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零团费”旅游为啥“打不死”?(2)

2016-09-30 10:08:50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黑导、黑社联手不良购物商家,用提取高额购物回佣等方式赚取利润。有的商场给旅行社、导游、司机的返点能达到50%以上

“主要是外地旅客,或者老年人,一参团基本就上当。”李仲广说,零团费打不死,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有一定关系。目前一些地方的旅游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不突出,导致价格成为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唯一的衡量指标。同样的线路,同样的内容,游客没法区分各家旅行社的差异,只能看价格做选择。一些“灰色”旅行社也主要靠低价团抢客源。

今年5月,家住北京丰台区马家堡附近的王堃,参加了一个云南4地8天7晚的旅行团,地点包括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价格只要800元。“我报的这家是当地一个中型旅行社,去之前看过市场报价,有一家知名旅行社的团费是3000多元,旅游项目也差不多。然而旅行第一天,我就尝到了‘贪便宜’的苦:早上6点一下火车,被导游带着直奔商场。这一天,我在普洱茶店、玉器店就花了500多元。”

李仲广认为,游客希望用更便宜的价格获得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消费心理,本身没有错。可现实是,大多数“零团费”旅游项目往往是组团社、地接社勾结不良购物商家沆瀣一气,以极低的产品价格蛊惑消费者,再用卖团买团、抽取人头费、强制购物、提取高额购物回佣等方式,把贴进去的成本赚回来。

“零团费”与黑导、黑社、黑店往往是共生的。由于这种低价旅游团通常不签旅游合同,组团社大都是无牌无证黑社,出现买到假货、被强制消费等纠纷后,游客即使投诉到旅游质监部门,查处难度也很大,原本体验美好生活的旅行变成了噩梦。

庞林燕参加的100元“北京一日游”,有一点让她很不解:“明知是骗局,但在果脯店还有很多游客争相购买果品,这真的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吗?”

“旅游中,购物是非常容易发生的行为。”李仲广说,“零团费”的导游会跟传销一样,频频对游客进行鼓动、诱惑,营造出“不买就吃亏”的现场氛围。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自己的头脑多么冷静,也很容易产生购物冲动。

据李仲广介绍,“零团费”购物场所多数卖的是丝绸、玉雕、茶叶、当地特产、珠宝等价格弹性很大的商品;利润高的商场,给旅行社、导游、司机的返点能达到50%甚至更高,人头费则按照各地经济状况不同,每人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事实上,越往后走,有越多人发现不对劲。” 庞林燕说,在玉器店,有位老年游客不堪被关太久,要求开门出去,结果被几个壮汉直接堵了回来。到了傍晚,有两位游客为了赶飞机,另交了几百元才把身份证“赎”回,提前下了大巴,打车去机场。

“一天下来,我们整车游客生怕被打,更怕大晚上被抛在荒郊野岭,一直忍气吞声,直到回城里,我的心脏还是怦怦乱跳。” 谈及此事,庞林燕至今不爽。

找准病灶,斩断相关利益勾结与输送链条;建立旅游从业信用体系,明确从业红线,使旅游机构不敢、不能设下“零团费”陷阱

“关键是‘志愿者’的红色袖章太有欺骗性了,否则我根本不会上那个车。”庞林燕说,“一到水关长城我就知道这是骗局,但那男导游长得五大三粗,身份证又一直被扣着,我也不敢要求下车。”

中青旅遨游网首席品牌官徐晓磊认为,黑社、黑导监管难,主要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不少黑旅行社被监管部门查处后,换个名字重新注册又来害人。有的黑社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欺骗性很强。他们大都利用游客的弱势心理,强拉强卖,游客心里有苦,也只能一忍再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