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解码中共“后备干部”:官员晋升的主流通道(1)

2016-08-12 06:04:48  观察者网    参与评论()人

2016年6月,网上流传一份《关于任命2015—2016年度江南大学学生会储备干部的决定》,该校学生会干部选用程序和规矩仿照中央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不仅有储备干部,还有挂职干部;不仅有笔试面试、还有竞聘推荐。这一现象引起了港台舆论注意,2016年8月出版的香港《凤凰周刊》2016年第21期刊出记者张弛的文章,从这份文件入手,“解码”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干部制度。

文章引述台湾学者蔡文轩和寇健文关于“中共制度性选拔接班人的标准和程序”的研究结论:东欧剧变后,中共能够屹立不倒并取得让西方侧目的经济发展,正是因为拥有后备干部这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保持了中共干部体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能够避免诸多不稳定情形的出现。

同时,文章也探讨了后备干部制度的一些弊端,包括为了通过考验而变得保守,长期“备而不用”造成懈怠等。凤凰资讯网站8月12日发布该文节选如下:

原标题:解码中共“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制度保持了中共干部体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能够避免诸多不稳定情形的出现。

一份储备干部名单在互联网上引发关注。令人关注的不是名单里有什么玄机,也不是选拔方式有什么猫腻,而是公示储备干部的组织:江南大学学生会。公示名单的文件全称是《关于任命20152016年度江南大学学生会储备干部的决定》。

储备干部,一般又习惯称为“后备干部”。后备干部制度产生于1980年代初期,主要是为了解决当时迫在眉睫的新老干部正常交替问题,也是中共首次考虑制度性选拔接班人。该项制度建立之初,致力于解决党政机关省部级领导人选青黄不接问题。那个时候,开国元老逐渐凋零,尚在人世的也不可逆转地步入晚年,中共迫切需要为大陆政坛培植新鲜细胞。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内,学员在上课。]

根据官方解释,后备干部是指各级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有关选拔标准和程序,选出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干部,为上一级领导班子补充干部而准备的后备人选。中共中央2002年颁布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从后备干部中选拔”,而这正是后备干部“光环”对官员们的吸引力所在。但近年来各地的实践显示,中共对后备干部的挑选范围在不断扩大,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亦在选拔之列。

台湾学者蔡文轩和寇健文曾从后备干部入手,研究中共制度性选拔接班人的标准和程序。蔡文轩等人得出的结论是,东欧剧变后,中共能够屹立不倒并取得让西方侧目的经济发展,正是因为拥有后备干部这样的制度。这种制度保持了中共干部体系意识形态的统一性,能够避免诸多不稳定情形的出现。

关于后备干部的消息,此前也时常见诸报端。今年年初中组部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查中,有698人因瞒报被取消后备干部资格。此次江南大学学生会配备7名“主席助理”事件,令这个话题以少有的高调形式,再度跃入普通公众的视线。

不过,在多数公众眼里,中共后备干部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群体。对于后备干部如何选择、培养,如何从幕后走向前台,不仅普通群众难以明晰一二,即使对众多党政官员而言,也常因人事问题的敏感而难得究竟。尤其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干部选拔方式,后备干部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改革创新的挑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