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秘龙泉寺:僧人不乏高知人才 不得用电子产品(4)

2016-06-02 02:05:02   新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贤宇法师,曾是清华数学系高材生,当年放弃学业出家在龙泉寺,引起不小的反响。对于社会争议,他曾这样解释:“现在的学术有很多是和人心脱离的,社会上对做学术的生活比较向往,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佛法才是真正净化人心的,传承文化里有句话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家人就是这个时代真正做这种工作的人。”

而在龙泉寺,并非只有高学历的人才能够出家。贤才法师介绍,龙泉寺僧众百余人,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是少数。所有僧人无论学历高低,都经过义工到净人,最后剃度出家的考察。每天的生活都是谈禅打坐,参悟佛法。

但是,具有高等学历背景的僧人在龙泉寺内更多地承担了社会事务工作和佛教事业发展的责任。比如各部门执事僧至少都拥有本科学历背景,贤才、贤帆两位法师就是如此。更高学历背景和知识能力的僧人,在寺内的位置更高、作用更大,比如在龙泉寺向世界推广中国佛教文化的过程中,贤启法师担任了荷兰龙泉大悲寺的住持。

当然,也不都如此。贤宇法师现在是龙泉寺一名普通出家僧人,每天的工作是和师兄弟们一起完成律典的校注和古籍的整理———这也是龙泉寺僧众们目前正在“闭关研习”的一项工作,将梵文、巴利文等非汉文佛法经典翻译成章,以求流传。

■对话

佛法和科学、哲学并不对立

  一面是坚持传统佛教文化,一面是对佛教事业的创新发展。学诚法师曾用“以出世心做入世事”来阐述自己对于佛教文化传承的理解:利用互联网等科技信息手段积极传播佛法,正是想让佛教的精神价值对现代社会产生应有的启发、引导、平衡、净化,把佛法对内心的觉悟能力、对现实的超越能力、对生命的完善能力传递给更多人,让社会与佛教无碍链接,让人心充满光明和希望。

学诚法师1991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并获硕士学位;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同时兼任中国佛学院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法音》主编、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等职务。

采访过程中,新文化记者试图通过电子邮件对话身在南方的学诚法师,在贤帆法师的帮助下,最终学诚法师责成秘书贤逊法师代表龙泉寺,回复了这些问题。

新文化:中国佛教文化悠远绵长,如今,社会舆论和视角将寺院看作遁世之所,佛教文化变成了出家人自己的消极随世文化。如何看世俗对于佛教文化态度的变迁?根源何在?

龙泉寺:佛教讲因缘法,万事万物的成、住、坏、空都有其因缘,佛教自身的变迁也不例外。自古以来,寺庙除了是出家人修行办道的场所,还承担着教化民众、净化人心、传承文化、慈善救济等多种社会责任。明清以来,中国佛教的确因自身及外部各种原因趋于衰落,逐渐走向山林佛教甚至经忏佛教,其社会功能不断萎缩。到了近代,整个传统文化遭到西方文化的猛烈冲击,我们的文化自信日益低落,佛教的社会形象也随之更加低迷。要消除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正确认识佛教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积极价值,就需要当代的出家人做好自身建设,积极实践“人间佛教”理念,承担社会责任,重树中国佛教慈悲、圆融、宏博的形象。

新文化:学诚法师的微博拥有众多粉丝,龙泉寺的微信也做得有声有色,还有漫画、动画,甚至“贤二机器僧”的出现,都在展示龙泉寺借助现代科技和传播手段,积极入世的态度。相对于人们认识的佛教来说,这是一种不小的改变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