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秘龙泉寺:僧人不乏高知人才 不得用电子产品(2)

2016-06-02 02:05:02   新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两棵银杏树,一雌一雄,已有千年之龄。雌树长在金龙桥北,雄树长在大雄宝殿旧址的台阶左侧,两棵银杏树间隔不到20米,枝叶繁茂,生机盎然,互相俯首,被称“夫妻树”。

正对金龙桥,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依四合院环建。造访游客和信众在此自由敬香、祈福。四合院东侧,是重建后龙泉寺僧团、义工的修行、工作和生活区,楼舍风格古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虽不巍峨,却不失恢弘之度。

关于龙泉寺的重建,也有些玄灵的说法。贤才法师,龙泉寺图书馆馆长,2007年在龙泉寺出家。他说,2004年师父学诚法师初到龙泉寺,百废待兴。他带着几位弟子,一石一瓦,铺路搭桥,让破败的龙泉寺逐渐展露新颜。龙泉寺周围的生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绿树成荫,百鸟争鸣,两棵古银杏树也开枝散叶。银杏树原本是雄树开花,雌树结果,在那一年,两棵古木同时开花结果,颇为罕见。龙泉寺原址本有一处水源,是千年以前建寺时凤凰岭中的清泉引入寺中。然而数百年由盛到衰,龙泉寺里的水源断绝。重建中泉眼“苏醒”,山泉涓涓潺潺流入寺中。

龙泉寺的开放

僧团与居士团队分工协作

  开门办寺的龙泉寺香火渐盛。每逢重要的节日或佛教圣日,龙泉寺都要在西院的大殿遗址举办法会,接待山下信众,带领大家诵经、拜忏、坐禅体验、学唱佛教歌曲等,此外,还有一些讲座、交流等活动。“露天法会有时会遇到大雨倾盆,但是信众和寺内的僧众从未退场。”贤才法师说。

图书馆是龙泉寺内所有部门中建筑空间最大的,贤才法师介绍,馆内藏书10万多册,绝大部分是佛经,历朝历代佛法经卷几乎全部收藏。图书馆向外界开放,管理系统是一套庞大的数字信息化控制平台,检索、流通、编目、典藏等等管理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这套系统是寺院采购引进,并非如外界所说的由寺内研发。“但是,寺内信息技术中心与图书馆合作,正在研发一套向社会开放的Web检索程序,任何人都可以从网上查阅图书信息。”贤才法师说。

贤才法师提到的信息技术中心,是舆论对于龙泉寺“最强科研团队”定义的一个重要依据。然而,这个信息技术中心其实在寺内只有一间办公室,两位志愿者。主管贤信法师确实具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但寺内建设所需要的技术研发并不完全产生于这间办公室,而是山下社会科研机构的信众和义工们协作完成。“人工智能机器人‘贤二机器僧’就是社会科研力量与寺院合作完成的,并非寺内僧团开发的。”贤才法师说。

龙泉寺内常住居士和义工差不多300人,从动漫制作、语言翻译、资料收集整理,到寺内清洁、植被护理、一日三餐,繁杂的日常工作都是由居士和义工们完成,执事僧负责管理。“龙泉寺能力有限,所有义工不可能常年住在寺内,很多技术性工作是由山下的义工帮助完成的。”贤才法师说,“这也是龙泉寺入世弘扬佛法的一种方式,僧团与居士团队分工协作,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的弘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僧团建设寺院、承传佛法,教育在家修行的居士;居士带动身边的人,参加寺里的弘法活动,为他们提供接触和了解佛教的契机。”

龙泉寺是一座开放的寺院。2007年开始,龙泉寺方丈学诚法师开通博客,建设网络道场,累积访问量1800多万。2008年官方网站“龙泉之声”上线;2009年后先后开通12种语言的微博,与网友在线互动,粉丝数量超过90万。龙泉寺设置机构,分别负责网站、博客、微博的更新;学诚法师在各种活动中的开示讲演、博客和微博的内容集结成图书和音像制品出版发行,仅《和尚·博客》丛书就出版了100集;创作漫画、制作动画,一直到“贤二机器僧”问世,龙泉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