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揭秘龙泉寺:僧人不乏高知人才 不得用电子产品(3)

2016-06-02 02:05:02   新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龙泉寺的规矩

“依戒摄僧”严守清规戒律

  竭尽现代科技手段和传播途径,龙泉寺因此声名鹊起,展现给外界一种积极开放的入世态度。然而,更为真实的一面才是它的神秘所在———即严谨、苛刻的寺内管理制度。

尽管龙泉寺对于互联网的运用可谓穷尽其能,但寺内僧人却不得使用手机、iPad等一切电子产品,只有少数执事僧被批准配备手机作为与外界联络的通信工具。使用电脑需要经过审批,学修楼内有一间计算机房,寺内专门购进的指纹识别系统将这一制度落实得丝毫不差。

居士、义工与僧团的工作、生活区域分开,但作息安排一致。每天凌晨3点55分打板起床,晚上9点30分熄灯睡觉,雷打不动;早晚课读经诵文,风雨不误;每天必须参加集体劳动,称为“出坡”。龙泉寺如今正大兴土木,兴建学修场所,这是当下寺内僧众“出坡”的工作内容。一日三餐称作“过堂”,用斋前读诵经文,吃饭时须端坐、静食。斋饭没有半点荤腥,300斤菜只用3斤植物油,僧众不接触财务,全由寺内管理,严守清规戒律。

龙泉寺内等级制度严明,执事僧负责各自工作内容,指导义工和居士工作;居士和义工们对寺内僧人格外敬仰,见到法师,于百步外也会合十行礼。

对于僧团的管理,龙泉寺内有一个专有词汇“依戒摄僧”:在内部清修时,按照受戒程度从高到低,下座须对上座恭敬;处理外部事务时,下位须服从上位,接受上位的教导和劝诫。

龙泉寺动漫中心执事贤帆法师表示,能够接受采访的法师,实际上是经过方丈学诚法师同意并指派的。

很不巧,采访期间学诚法师不在寺中。几次提出的采访要求,贤帆法师都需要通过邮件向学诚法师报告,由学诚法师批示,比如,“贤才法师就是师父临时安排接受采访的”。而新文化记者提出采访贤启、贤宇等其他几位法师,以及采访居士和义工的要求,都没有被允许,包括拍摄僧团内部学修佛法、工作学习状态的请求,也被一一婉拒。

这套管理制度既有对传统戒律制度的传承,也有现代管理经验的借鉴。由此可见,制度的制定者学诚法师是龙泉寺的绝对核心。对于外部事务的处理,比如对于媒体和公众舆论,龙泉寺处理的程序和方式颇有现代企业公关的味道。虽然不能被称为“CEO”,但龙泉寺由废到兴,从“众缘和合”动土重建,到万众景仰声名远播,无一不因学诚法师而来。

龙泉寺的僧众

本科以上学历的只是少数

  学诚法师对于内部的严格管理,实际上为龙泉寺塑造了一个向外风生水起、向内却异常安静的“非典型氛围”。而这也是众多具有高等知识结构人才先后在此皈依的重要因素。

贤帆法师出家前毕业于中央美院,“我家里有佛教传统,从小接受佛教文化,理解慢慢深刻,发现佛法是解决世间事的不二法门,找了很多地方,最后在龙泉寺找到了皈依之路。”

贤才法师曾是大连理工大学的高材生,他的出家经历并不顺利,父母难以接受唯一的孩子身入佛门,其间的纠结和痛苦,贤才法师不愿提起。

龙泉寺里的出家僧人不乏出身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博士、硕士,甚至教授,被称所谓“高知僧团”,贤启法师就是其中一员。他曾是清华大学核能和热能物理学博士,在龙泉寺的内部资料中,有一段贤启法师讲述自己出家理想的视频,“我之前总是在想,人活在世界上,究竟为了什么?生命的意义在哪里?而佛法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我希望自己走得远一点,探寻生命的本源,希望我的孩子将来不必为此烦恼,也为世间人离苦得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