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免疫疗法尚未成熟 却已在多地进入医保(3)

2016-05-07 09:39:45  财经网    参与评论()人

不仅如武警二院这样的外包科室推出免疫疗法,部分归属地方政府管理的公立医院也在推出类似服务,甚至有医生把患者推荐到相熟的合作机构。

DC– CIK被滥用还掺入了地方竞争的因素。比如,如果有一个省核准DC–CIK疗法价格,则意味着它的医院可以使用这项技术,周围省份的患者可能会涌入这个省就诊。周边省份的医院自然不希望患者流失,即会争取物价部门定价,同时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就能以更低价格与其他地方的医院竞争。

不过,即使魏则西事件没有发生,DC-CIK在临床应用中问题也在逐渐出现,部分地区也有收紧趋势。有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DC-CIK需要提取患者血液中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国内部分医院曾发生过因操作不慎导致细胞污染,回输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最终导致患者死亡。但总体而言,其不良反应概率并不高。

江浙部分地方的医保部门也已把DC-CIK从医保目录删除,广州市以前允许使用DC-CIK的疗法的医院更多,后来压缩到5家。

政策反复,医保进退,不但引发患者不解,也使得医生迷惑。有医生就表示,自己曾就DC-CIK临床应用和收费违背医学伦理提出质疑,但遭到同事反驳,“如果这个疗法有问题,卫生、物价、医保为何会认可?”。

魏则西事件后,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5日发布通知,免疫治疗要“按照临床研究的相关规定来执行”。一些专家告诉《财经》记者,这个要求可能会刹住技术滥用的势头,但是却不能解决更层次的问题。

类似的情况不乏先例,此前被滥用的LAK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都曾被叫停,但是并没能阻止后来DC-CIK疗法混乱的情况出现。早在1994年,原卫生部在禁止LAK疗法临床应用的文件就有如下表述:“至今仍有一些单位和个人无视国家的各项药政法律法规,不顾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利益驱动下,无限夸大LAK细胞的治疗效果,甚至将其使用到一些非肿瘤患者的身上,滥制滥用,给患者造成了不应有的伤害。”此情此景,与今日的魏则西事件如出一辙。

在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下,医疗机构更希望免疫治疗被视为技术,这样在收费问题上更加灵活。如果卫生部门同意,他们只需征得物价部门同意即可投入使用,如果能进入医保目录就更好。如果免疫治疗被视为药品,由药监部门管理,将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此外,在解决“以药养医”问题的压力之下,政府对医院考核僵化,严格要求医院控制“药占比”。这容易诱导部分医生滥用被视为非药品的DC-CIK疗法,部分医院甚至鼓励医生多给患者使用这种疗法,达不到标准还会被罚款。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药占比太高的话,医院领导是有责任的”,但是如果免疫治疗不是药品,“医院就可以通过扩大非药品收入去冲抵药占比,药占比就会降下来了。”

作者:《财经》记者曹凯/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