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天价婚姻:为什么中国乡村娶妻成本越来越高?(3)

2016-02-12 18:53:58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特别是现在女儿相亲提出来了更进一步的要求,两个儿子的都不愿意给相亲见面的机会了,彩礼不断水涨船高。

随着市场的自由开放和农民对市场参与的深入,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和全国性的婚姻市场逐渐形成,同时全国性的阶层分化也已经出现。面对着阶层分化和社会地位竞争的压力和焦虑,对于女性而言,婚姻的性质发生变化,婚姻由目的变成了现在的手段,即实现阶层竞争和向上社会流动的手段。所以现在即使是独子,女性也要索要楼房和高额彩礼,不再是兄弟之间竞争家产,而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有一个人要了20万的彩礼,大都会效仿和跟进,因为索要的高额彩礼并不是给女方父母,而是属于女方小家庭,第一桶金就可以存到银行。同龄人都要那么多,你若不要,在社会竞争的比赛中你就要落后,一步跟不上,可能步步跟不上。彩礼的不断跟进,至少能保证年轻人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全国性婚姻市场的形成和性别比的结构性失衡,中西部农村的女性资源在流出,就会进一步抬高婚姻的成本。娶外地媳妇很容易跑婚或离婚,娶个媳妇的成本太高,媳妇一旦跑了,父母很难给儿子再婚,那么家庭也就很难再翻身,所以就加剧了对婚姻市场中本地女性的竞争,女性在婚姻市场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现在的农村经历了几千年历史从未有的丰裕,但同时中西部农村也构成了中国庞大的底层社会。在阶层分化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中西部农村的农民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重有限的限制下,农民对市场参与带来的阶层分化竞争的压力,唯有通过婚姻向家庭内用力来实现压力的转移。高额的彩礼、家庭组织和家庭伦理的变革,正是农民对市场参与带来的阶层分化和竞争焦虑的不自觉适应,也是底层社会的竞争策略。生活在村庄中的农民,头脑中没有阶层的意识,更不知道阶层的概念,但是他们在熟人社会面对面互动中却感受到的是深刻的竞争压力。

村里的梁子和燕子是亲兄弟,梁子是老大,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仅在亳州市买了房,2015年又在家建了楼房。而燕子在北京打工,家庭经济条件稍差,又有两个儿子,家里现在只有存款30多万,还没能在城里买房。今年春节他不想回家过年,觉得自己穷,没本事在城里买房,会被人看不起。在她媳妇的再三劝说下,才回家过年。一向开朗幽默的燕子,往年见到我总是“大学生”“大学生”的喊,今年再见到他却总是郁郁寡欢,心理憋着一股气。村庄中最亲密的兄弟之间,充满了厚重的情感和责任连带,但市场参与日深的今天也同时被阶层分化的激烈竞争压力所撕裂。就像燕子一样没能像哥哥那样在城里买房,心理的沉重压抑使得他逃离春节,因为春节是乡村熟人社会和亲朋好友的大聚会,也是各种仪式性消费和日常性消费的集中展演。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但生活的也越来越艰难,尤其是村庄中处于中下层家庭的压力是巨大的,心是被撕裂的,社会关系是脆弱而敏感的。

理解了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形势,我们就无法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单向度地去批判乡村的衰败,抑或道德的沦丧、孝道的衰落以及婚姻家庭的伦理性危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潮流下,乡村的空心化和“衰败”是必然的,我们不能指望乡村建设的比城市还美,也是没有必要的,农民在不自觉地实现着接力式进城。因为所拥有的稀薄资本,农民拥有的优势在于土地和劳动力。在全国性自由劳动力市场形成后,除了少数拥有特殊资源禀赋的农民在市场分工中占据优势,大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的分化主要依赖的是家庭劳动力的多寡和有效配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