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索道即将“而立”当年是如何飞越长江的?
昨日上午,长江索道新华路站,不少游客冒雨排队,等待着乘坐长江索道。
长江索道起于渝中区长安寺(新华路),横跨长江至南岸区的上新街(龙门浩),跨度达1166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条空中走廊”。
如今是重庆“网红”的长江索道当年的“芳容”。
10月24日,这条在长江上飞跃的索道,将迎来自己30岁的生日。在车站大厅内,至今还保留着30年前竣工时的工程竣工牌。牌上记录着长江索道的设计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当时,研究院有近50人参与了长江索道的设计,石奉强是长江索道的总设计师。
昨日中午,重庆晨报记者联系上居住在长沙的石奉强。电话那头,这位87岁的老人回忆起30多年前的往事,还显得有些兴奋。
改善出行重庆筹建长江索道
石奉强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身索道的第一代大学毕业生,也是国产第一条单线循环货运索道的设计者。
上世纪70年代末,石奉强因为参加嘉陵江索道的前期设计工作,第一次来到重庆,也是第一次看到长江,“当时重庆就有在长江上建索道的想法,我也想试试看。”
石奉强说,那段时间,他经常来重庆。他发现,长江两岸居民出行无论坐轮渡,还是绕行长江大桥过江,都需要1个小时左右。如果江面上起雾,还会封渡。
如果在长江上建索道,只需要大约5分钟就可以过江,可以很好地解决两岸居民的出行问题。
1982年元旦,嘉陵江索道建成投用后,重庆开始组织筹建长江客运索道,方案设计采取了招标的方式。
“当时,有好几家单位一起竞争,我们能胜出很不容易。”石奉强所在的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最终成为了长江索道的设计单位。因为石奉强有着丰富的索道设计经验,也提出了可行的初步方案,他被任命为长江索道的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