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国家审计报告出炉:千亿扶贫资金花到哪去了?(4)

2017-06-23 20:16:26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扶贫措施和资金使用精准才能确保精准脱贫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

2016年,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1240万人,比上年下降了22.2%。这一减贫速度高于2015年的20.6%和2014年的14.9%的贫困人口下降速度,说明2016年的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工作卓有成效。减贫进程的加快离不开中央扶贫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不断改进,特别是贫困地区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和资金使用方式。国家审计署对158个贫困县2016年扶贫政策落实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扶贫对象的识别和管理进一步精准。2016年在以往精准识别工作的基础上,各地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动员大量的人员进村入户,核实情况。全国共剔除识别不准的人口900多万,补录新识别的贫困人口800多万人,从而使扶贫对象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为精准帮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完善政策体系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办、国办出台11个《决定》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出台了100多个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文件和实施方案。在财政投入上,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为667亿元,增长43.4%;省级为493.4亿元,增长56.1%。为了满足精准扶贫的需要,使责任和权利统一,财政涉农资金实行县级整合并将项目和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县级政府。三是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和资金使用方式。各地以激发贫困农户内生动力,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户“造血”能力为目标,重点探索如何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将贫困户纳入现代产业链中,解决贫困农户经常面临的技术、资金、管理、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主要模式是通过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人口,帮助他们解决市场和技术问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贫困人口只需要参与生产环节中相对比较简单的生产活动或就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风险。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整合利用贫困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政府的优惠政策和扶贫资金、金融部门的信贷扶贫资金和保险政策来扩大生产规模和降低经营风险,并形成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户的利益。各地也探索了各种类型的资产收益扶贫,增加贫困人口的资产性收入。四是在审批权下放的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资金的监管和问责机制,使违纪违规的问题大幅度减少。这次审计的问题资金比例降至7.93%,比2015年的25.8%下降了17.9个百分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