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变产业
为中国制造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常锋孙明禹王强
1983年,《北京晚报》以“模范党员周怡参加高考”为题,报道了当年的高考。其实它还披露了一个重要信息,1983年的高考不是常规的7月7日至7月9日,而是改为了7月15日至7月17日。从1979年开始,直到2003年,高考时间就是7月7日至7月9日,只有这一年特殊。至于当年高考为什么延迟,晚报没说。相旭阳
恢复高考40年间,培养出的大量人才,进入制造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也使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发生剧变。
北汽集团也在分享着恢复高考40年中带来的人才红利。北汽集团人才结构的优化,也成为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企业人才结构剧变的缩影,提升着企业的竞争力,也使其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在北汽集团北京现代分公司的车间中,工程师常锋与工人一起讨论着机器人出现的问题。从依靠外方技术人员维修,到参与到维修中,再到摆脱外方进行单独维修,直至可以为机器人制造企业提出设计缺陷……点滴进步都离不开像常锋一样的技术人员。
走出象牙塔后,这些耕耘在一线的技术人员用什么样的方式提升着企业的竞争力?
常锋
成为400台机器人的大管家
34岁的常锋,2003年参加高考,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学习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常锋在大学期间,便加入了学校的机器人协会,参与机器人的动作编程。
2007年毕业后,常锋加入了北京现代,成为一名设备工程师,对机器人出现的问题进行维护。北京现代二工厂开工建设,刚刚入职不久的常锋便全程参与了车身车间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管理体系建设。
“每个机器人都是自己的身份证,有自己的标号,之前出过什么问题,如何维修过,维修有什么挫折,都可以一目了然。”
毕业进厂后从二厂调入一厂,始终没有与机器人分开。现在常锋已经成为北京现代一工厂近400台机器人的“大管家”。
“24小时手机开机,时刻需要待命。”在设备维护岗位上,常锋经常凌晨时分要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技术和责任,是作为工匠必备的。我总感觉设备在那里坏着,心里不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