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燕鸣】是要乱糟糟之中的商业服务,还是治理开墙打洞后的便民服务?

2017-04-28 16:21:34  千龙    参与评论()人

北京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开墙打洞,正在进行大规模整治。主要集中在城六区的1.6万处开墙打洞行为,都要治理到位。

开墙打洞存在时间较长,虽然带来了明显的问题,如有较大安全和消防隐患、无证经营、私搭乱接、道路拥堵、杂物成堆、噪音扰民等,居民也不得不适应,只能忍受开墙打洞造成的既有现实。以至于全面治理开墙打洞,还有人感到不适应,担心破坏现有的平衡会不会影响居民生活方便。

我们都知道,目前的这种平衡,以及周边居民对这种现象的容忍,是建立在不合法、不合理的开墙打洞基础上的。开墙打洞本身就是清理的对象,寄生在开墙打洞之上的商业服务属于“生米煮成熟饭”。似乎我开墙打洞了,你就从了吧。其实,“生米煮成熟饭”的说法本身太牵强,用于开墙打洞制造的现有场面并不合适。有人违法违规开墙打洞,有关部门就要依法依规治理开墙打洞,而不能听之任之。

开墙打洞治理后,衍生的店铺不存在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就变得不方便了,这种担忧只是一种假设。开墙打洞店铺是如何形成的?说到底是市场行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开墙打洞清理后,如果需求还在,就会有新的经营者来瞄准需求提供服务。不一样的是,新的服务不是建立在不合法的开墙打洞基础之上的,因而也就没有开墙打洞的副作用。一部分居民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另一部分居民不必为此忍受噪音、污水、垃圾、拥堵等。再说,如今居民消费的场所那么多,治理开墙打洞影响居民生活只是个伪命题。是要开墙打洞引来的乱糟糟环境之中的服务,还是享受治理开墙打洞换回的清静安宁,这一笔账居民已经算了很久很久,现在盼来了理想的结果。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拥挤的城市,街区是必须有一些留白的。街区在设计之初留下的公共空间,有其自身的必要性、价值和魅力。开墙打洞侵占了留白的空间,增加了街区的容量,让过载的街区不堪重负,破坏了街区与居住其中的居民原本应有的和谐状态。封堵开墙打洞,将留白还给街区,给街区瘦身,让街区得以回归宜居状态。

封堵开墙打洞腾出来的公共空间,不用于个人发展商业,还是有很多用途的。一张白纸好作画。有了空间,就可以配套做好便民服务,提升生活品质。比如在其中增加相应的健身设施、休闲设施、娱乐设施等,既丰富居民的生活,也不扰民,还能形成邻里守望相助的局面。

治理开墙打洞后,新街口街道将会增加更多的便民设施,方便居民生活;安贞街道将按照原规划图,还原为道路或绿地;德胜街道决定将清理出的380平方米空地改建成便民菜店或养老驿站……清理开墙打洞,街区生活服务不是变差了,而是变得更美好。有空间,就有公共服务施展身手的舞台。告别开墙打洞的商业服务,迎接新的便民生活服务,不好吗?

(责任编辑:李皓 CN00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