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国航母之父”:如果中国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图)(2)

2017-04-27 08:36:35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2、1975年一次“憋不住”的汇报

“这似乎是不应由我过分担忧的事,但是,我今天还是一个海军战斗员,不管怎样,还有一份责任感,有责任建议。”

1970年的搁浅并未冷却刘华清对航母火热的心。

在1975年的一次“憋不住”的汇报中,他又一次向毛泽东和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力陈“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攻击型和护航型航空母舰”。

当时,海军刚编制了第三个规划,也就是海军舰艇十年发展规划。“开始两个我参加了,后一个不让我参加,有些情况是事后才知道的。”刘华清回忆道。不让刘华清参与编制的原因是当时正在对他进行政治审查。8月末,刘华清终于看到了这份规划,非常失望。

刘华清好几天睡不着觉,躺在床上想,这是海军和国防建设的一件大事,竟处理得这么不切实际。想来想去,刘华清觉得不能沉默,他用两天时间写出了《关于海军装备问题的汇报》,“呈报邓副主席并毛主席”,并给当时的海军政委抄送了一份。

“这似乎是不应由我过分担忧的事,但是,我今天还是一个海军战斗员,不管怎样,还有一份责任感,有责任建议。”刘华清在汇报中写道。

在这份汇报里,除了指出“十年规划”中存在的八个问题,刘华清还将航母问题与海军作战方针结合起来考虑。他认为,海军作战的方针仍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近海歼敌为主,同时也要敌进我进,既要在近海,也一定要到远海敌后去打击歼灭敌人。为了解决水面舰艇和潜艇到中、远海作战的空中掩护、支援配合等问题,有必要尽早着手研制航母。

刘华清建议,不要再搞十年规划中的8000吨的大型导弹驱逐舰,可将当时已试制出的中型导弹驱逐舰改进提高来代替它,将搞大型驱逐舰的人力、财力拿出来搞航空母舰,先搞常规动力的,排水量在4万吨左右,不一定搞8万吨、10万吨的。

刘华清也陈述了自己主张的原因:“海上的战斗规律早就是空中、水面、水下各种兵力的协同战斗。我国要大搞经济建设,有些重要战略物资还需从国外进口,必将大大发展海外贸易,掩护海洋交通和保护海洋资源的任务都是繁重的。但是我们不能到外国去建设任何基地,只有解决机动的飞机场和导弹发射场。执行这些任务离不开去远海,要到远海作战就不能违反这个立体协同作战的客观规律。”

基于这些认识,刘华清得出结论,将来大战发生,海上战争将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大战的规模要大、要激烈,把战略导弹和飞机放在大型潜艇、水面舰艇、航空母舰上要机动得多,不易受到摧毁。

“我们暂时不一定要在这方面同敌人相比,也不一定按敌人的办法干,但是总得要研究对付的办法才行,而且相差的距离不能太远,不能闭眼捉麻雀。”刘华清说,我国当时的工业和科学技术条件足以具备解决制造航空母舰的问题的能力。

令刘华清稍感欣慰的是,这次“上书”在海军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议论,他的建议思路同以后的中央决策也大体上一致,有些建议在海军的装备建设中逐步得到了实现。只是,建造航母的建议还静静停留在字面上。

图为刘华清视察中国第一支基洛级常规潜艇部队。

图为刘华清视察中国第一支基洛级常规潜艇部队。

图为刘华清视察中国第一代潜射核导弹巨浪-1。

图为刘华清视察中国第一代潜射核导弹巨浪-1。

3、1980年第一次踏上航母

“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不久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布朗访华,表示了开展军事交流合作的意向并邀请中国国防部长回访。为了先期了解、考察美军装备状况,提前交换意见,美方同意中国先派遣一个军事技术代表团前往美国,中央军委决定由刘华清带队赴美。

曾任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的尤子平当时以相关所总工程师的身份,随刘华清一同访美并第一次登上了美国的航空母舰。尤子平回忆说,那一次在美国的考察历时11天,最后一天的时候,代表团一口气连续参观了3艘美军军舰,即“福克斯”号导弹巡洋舰、“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和“小鹰”号航空母舰。这3艘军舰均为美国海军的重型主战舰艇,虽然美国海军接待隆重,礼遇甚高,但技术露底不多。

尤子平坦言,中国代表团走马观花、疲于奔命,仅留印象而已,尤其是航母,楼高数十层,上上下下。不过,当时已年过花甲的刘华清还能坚持下来。“客观地说,当时我们访美,主要目的是看能否从美国争取到较先进的军事装备技术合作。”尤子平说,“航母这东西,留下的印象固然十分深刻,对其技术含量和发展难度有了初步认识,但因未列入代表团此行的目的,我们看看就罢了。差距太大,当时就眼馋这个,不现实。”

但在刘华清看来,这一次访问远不止“看看就罢了”。刘华清在回忆录中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母。“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刘华清认为,正是航母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

当月稍晚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耿飙访美,刘华清又陪同其登上了美国海军CV-61“突击者”号航母。

刘华清观看SH-2多用途直升机。

刘华清观看SH-2多用途直升机。

关键词:航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