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2017-04-07 14:22:01  中华网    参与评论()人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学校不但是传输知识的三尺讲台,更应该是育人的大舞台。一个人无论能力有多强,地位有多显赫,学历有多高,知识有多丰富,如果他没有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么,他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德育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一、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养成教育

怎样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一德育教育的载体,成了教师教研课题之一。而有些教师只为教知识而教,这显然是与提高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巴金说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我在讲《一个有缺口的馒头》这篇文章时,把重点放在了德育教育上。因为现在的孩子们不但锦衣玉食,而且都是家中的宝贝。对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残暴之行,不以为然,认为那都是过去式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当时我们国家生灵涂炭,备受凌辱的凄惨现状,更要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懂得幸福生活是多少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珍惜这幸福来之不易!

在开始默读文章时,孩子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有一位同学竟然出乎意料的提出:“老师,这是真的吗?”我听到后,半晌没有说出话。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打开书,用颤抖的声音读到:“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饿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啊!你们……’”“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多杀鬼子……好吗?’”读到此时,我停下了,说:“同学们,你们知道那个馒头意味着什么吗?让出去那个馒头又意味着什么吗?”孩子们看到我激动的表情,眼中晶莹的珠光,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那个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馒头,在那一刻意味着生与死。”我继续说:“同学们,看到你们丢弃的食物,老师好心酸;看到你们比谁穿的是名牌,老师更感到……”孩子们纷纷讨论起来。我知道这节课我成功了,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不忘历史,国富民强才能不受外辱

陶行知说:“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每个人的本分。”

国家的兴衰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没有大家哪有小家,国不富则民不强。这样的道理对现在的孩子们,如果只用说教去教育他们,是不会取得好的效果的。

我在讲《明珠回归》这一课时,设计了导言部分。在课前提问:“同学们,谁能解释一下‘明珠’是什么意思吗?”孩子们纷纷解释说,明珠就是宝贝;明珠就是夜明珠……“可是,今天老师讲的明珠不是同学们口中的宝贝,而是指香港”我继续说:“在100多年前的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朝战败后,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英法联军打败签订《北京条约》。在1898年再次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条约,将香港租借给英国99年。也正是这不平等的三条条约,决定了香港百年的奇耻大辱。”我边说边将课件打开,演示着当年的一幕幕,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既然是不平等条约,为什么还要签订呢?”“当时的清朝政府,怎么会战败的呢?”一阵议论之后,同学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我,我知道机会来了,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随即将课件打到香港回归的画面。并板书课题:《明珠回归》。于是,同学们投入了学习之中。

在本节课总结时,我说:“同学们,谁来说说今天你的收获?”我说,我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香港是怎样被英国强占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香港今天的繁荣和富强。”“老师,我知道了,如果国家强盛了,就不会受外辱了。”我终于等到了本节课的主题。继续拓展:“那么,今后你想怎样做?怎样保卫我们的国家?”

这节课,通过导言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引到正文。使同学们懂得了,只有国家强盛了,才会有幸福生活。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担当起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重任。

三、爱心教育的养成教育

温世仁说过:“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

而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唯我独尊,我才是家中的小皇帝。缺少爱心,没有社会责任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是他的“佣人”,是他的“保姆”。就现状而言,怎样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孝敬长辈,回报父母。是我们教师常议论的话题。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思考的问题。

《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这一点尤为重要。要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们教师在课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写好教案,与同事交流经验和看法。在学习《游子吟》这首诗时,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养成教育,不失时机的抓住了这首诗中的爱心教育。在导言部分,用课件播放远游的海外游子和白发苍苍的老妈妈相见时,母子相拥而泣,泪流双行的场景;播放一个瘦小的小女孩儿,与残疾的奶奶相依为命的生活场景。“同学们,父母生你容易,养你难。你在慢慢长大,而你身后的父母不知何时添了许多白发,他们的声音变粗了,他们的腰身驼了他们的脚步放慢了,他们已经老了。”我发现孩子们听得入了神,于是话题一转转到了主题——游子吟。这一节课,利用多媒体课件插入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母慈子孝事例。使孩子们懂得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应该怎样孝敬长辈。养成了良好的爱心教育目的。

总之,语文教材是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把握好教材,利用好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教育。


(责任编辑:刘敏丹 CN01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