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杭州解开了“邻避”这个结(6)

2017-03-24 07:53:02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以后工厂每天的排放指标等数据,也都将在街道实时公布。群众的意见,是推动我们工作的指针。”据郭云伟介绍,这几年,正是根据群众的意见,杭州加大了垃圾分类力度。2015年,杭州专门出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垃圾“实户制”、积分奖励等新办法,二维码、物联网等智能手段,都用到了垃圾分类上。有的地方还尝试开通“垃圾不落地”的专线车,让居民慢慢接受垃圾定时收运的习惯。

用群众的意愿去指导工作,在后“中泰事件”的处理上,基本上成了定例:涉及环境的重大工程项目,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奉献较多的一方予以适当补偿从而达成利益平衡。杭州通过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探索,迈出了“破冰”的步子。从2017年开始,杭州市在原有260元/吨的垃圾处理费基础上,将增加75元/吨的标准,设立环境改善专项资金。对余杭中泰这样承担垃圾处理的区域有所补偿,用于当地产业发展、民生项目。而对生活垃圾输出城区来说,则是产生垃圾越多、需交的费用也越多……

“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望点火试运行。作为这样的公益性项目,点火试运行,其实只是开端。要想工程顺利进行下去,服务群众的意识不能淡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对群众的承诺。”一位专家这么认为。

采访中,从杭州市、余杭区干部的谨慎态度上,记者感觉到了他们工作的细致、勤勉、认真,也领略到了他们的压力和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不久前召开的浙江省委常委会上,省委书记夏宝龙专门问起了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什么叫取信于民?不折不扣完成对老百姓的承诺,就是最好的答案!”

图表来源:环境保护部2016年11月发布的《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

首页上页...34566
(责任编辑:任冲 CN06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