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谈谈选择
决定自主择业的那一刻,马洪斌如释重负,觉得“堵在心里的那块始终不上不下的东西不见了”。这位军龄20年的副团职军官,走起路来“重新找回了昂首挺胸的感觉”。
过去一年里,马洪斌在一种异乎寻常的焦虑中度过。折磨他的其实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常设命题——选择。
不知多少个夜晚,他像精算师一样对自己的未来加减乘除,一种从未有过的茫然涌上心头。就好像手里拿着的指北针突然失效,指针不断摇晃旋转一样,马洪斌一下子迷失了人生前进的方向。
“选择自主择业,还是计划安置?”这个让马洪斌深陷焦虑漩涡的命题,事实上也是许多军转干部无数次在内心打转的问题。由此衍生出的子命题可谓五花八门:“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选择边缘部门的重要岗位,还是选择重要部门的边缘岗位?”“选择就业还是创业?”……
网上一篇很火的帖子,折射了这一群体性焦虑。这篇名为“部队干部单位选择参考”的帖子,从权力、经济收入、繁忙程度、政治前途潜力等维度,以指数的形式系统分析了党群、人大、政府、政协等系统的优势和劣势,事无巨细,洋洋洒洒,堪称一部操作手册。
人生坐标不同,选择参照系也会不一样。就在马洪斌做出决定的同时,很多军转干部也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
一位来自某特战部队的转业军官考进了某政府部门。曾经一路冲杀磨砺的光荣与梦想,如今平静地躺在他的档案里。脱下军装,如同很多战友一样,他选择了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
有人选择过安稳日子,有人选择换一种活法。陆军第21集团军某旅原副旅长兼参谋长高建成,如今在某公司任副总经理。公司上下认同高建成身上的能力素质和价值观,这让他有种归属感——又有了当初入伍参军时的那种激情和干劲。
高建成见识到一些战友失掉激情后的样子。“人生的光环仿佛在脱下军装的一刹那间便褪去了。或者,人生的最高点永远定格在军旅的最后一天。”高建成说,“有的才40来岁便有了养老心态,要么放弃自己,要么在等靠混中消磨着曾经一腔热血的人生;还有的总是觉得委屈,在自怨自艾中随波逐流……”
“选择无所谓对错,但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过得有尊严。”在《中国人才》杂志副主编张圣华看来,一些军转干部的消极心态来自于选择与期望的错位和落差。
这位曾经“翱翔过蓝天、发射过导弹”的空军转业军官认为,选择面前,那些外在的许多参数或许都是虚的。事实上,我们只需问自己内心一个问题:这个岗位、这份工作,是否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有获得感、有价值?
的确,对于大多数军转干部来说,这辈子也许干不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有尊严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永远别高看自己,也别看低自己。”张圣华说,无论在部队还是在社会,我们都要清醒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这是选择的前提。
最近,张圣华写了一首诗,名字叫《一滴水》。他特别想把其中的一些话,送给转业的战友们——
“看似孤单的你,却蕴含着万物的营养;看似渺小的你,心中却装着无数颗太阳……一路在荆棘中前行,纵然粉身碎骨,也要播种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