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帧像》春运特刊:八达岭隧道里的打冰人(图)(1)

2017-01-23 10:07:16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帧像》春运特刊:八达岭隧道里的打冰人

今年58岁的陆辉,已经在北京铁路局北京工务段南口桥梁工区工作近40年,每到冬天,他和工友们就驻守在八达岭隧道担任打冰工作。

长近六米的打冰杆。中国网记者王梦泽摄

八达岭隧道是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单线越岭铁路隧道,位于北京市延庆县,京包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段(原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附近,始建于1908年,全长1090.5米,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4座隧道之一。

每天有34趟列车来回经过这个古老的隧道。“凌晨1点到4点,正是大家都在睡觉的时候,我们要进到隧道里打冰;白天中午12点到1点多,正是大家吃午饭的时候,我们要进去作业。”陆辉说。

打冰人准备进洞作业。中国网记者王梦泽摄

百年八达岭隧道百年打冰人

每年11月底至次年3月,是铁路人“战冬运保春运”的关键期,也是打冰作业的繁忙期。为排除隧道渗水形成的危险源,铁路工务段会在结冰严重的隧道密集区设置打冰点,由桥梁工等组成的打冰队驻守,24小时不间断监控渗水情况,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隧道内阴暗潮湿,打冰人需要在隧道内来回步行,一段一段巡视结冰情况。“顶部的冰柱尤其得仔细看。如果没打掉,掉下来砸到列车就坏了。”陆辉说。

每次进隧道,打冰人都要借助头顶的探照灯和强光手电,认真观察岩壁和顶部的冰柱,用打冰杆、铁镐清理。零下十几度、黑暗狭长的隧道中,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凿冰声,冰棱在岩石上飞舞,探照灯下,冰花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四米长的打冰杆一下下用力砍向冰面,清理好的碎冰块码放在不影响列车安全行驶的路旁。

凌晨1点半到4点,在列车经过的空档,工区会根据碎冰块的多少,安排人手清理出隧道。

“85年冬天有一次冰塌得很严重,队友几个长时间作业,地方小,施工展不开,最后经过一番抢救,运出去十多立方米的冰块,当时还找来武警部队的士兵帮忙,火车就停在洞口外边等着。”陆辉说。

休息室里打冰人的衣架。中国网记者王梦泽摄

春运中的“留守”班组

南口桥梁工区有12名桥隧工,每4人为1个班组,每个班组在八达岭隧道值守2天,3个班组三班倒。

不打冰的时间里,班组四人蜷缩在简陋的休息室,吃饭、取暖。休息室的床铺离窗外的火车轨道相距不到四米,列车行驶的声音轰鸣震耳,他们却早已习以为常。

每个班组的4名桥隧工有严格分工:一人驻站负责通讯联络,一人负责现场防护,两人负责打冰。和陆辉一起负责打冰的,是55岁的李长年。54岁的刘志利负责现场防护。同样54岁的曹元海,负责驻站通讯联络,提示经过列车。

在漆黑浑浊的隧道中,李长年手持对讲机,肩背喇叭、旗子等防护工具,每隔3到5分钟,就会与驻站联系一次,确定安全信号。这份现场防护员的工作责任重大,火车要是快来了,要及时通知打冰人下道避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