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员流动限制的放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乡外出务工、求学。诸多人群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形成了堪称“全球罕见的人口流动”的春运。
新年临近,在外务工的人们开始陆续返乡。其中就不乏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他们独自扛着沉重的行李、背着箩筐,有的还拖着孩子…撑起了春运的半壁江山。今天我们聚焦湘西花垣县溜豆村的“80后”石欣,来讲述一个平凡人的“春节”。
当石欣一路坐火车、大巴、公交,历经了近24个小时回到村里,沿着村道走着走着,转过路角忽然发现,3岁的儿子已在路口等着自己回来。“80后”石欣是湖南省湘西花垣县溜豆村人,父母都已60多岁,妻子两年前离婚走了,留给他一个3岁的儿子,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石欣身上。
1月16日,石欣在广州工作的厂子里,身旁是他要喷漆的动漫玩具。 2003年,当时19岁的石欣就南下广东东莞打工,但因为没技术,只能在电子厂做普工。最初一个月工资只有500多元,十多年下来,月收入最高时也不到3000元。
2016年初,得益于广东和湖南的劳务对接扶贫政策,在接受了免费的技能培训后,石欣到广州番禺一家企业做油漆工,主要是给动漫玩具等喷漆,每个月工资5000元。图为石欣在给动漫玩具喷漆。他说,有一次带儿子去县城玩,在街边见到一个玩具好像就是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