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中纪委官网聚焦曾国藩家规:严禁子孙“递条子”(2)

2017-01-10 21:41:38  中纪委网站    参与评论()人

在给四弟曾国潢的家书中,曾国藩说,祖父留下的八决家训,“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家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又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则不厌其烦地询问:“尔在家常能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

	0

曾国藩日记

他的自省极为苛刻,曾因为恋床、晚起,在一则日记中骂自己是禽兽,“醒早,沾恋,明知大恶,而姑蹈之,平日之气何在?真禽兽矣!”

有意思的是,早起这一点甚至影响了晚清另一名臣李鸿章。1859年,李鸿章来投靠曾国藩,在湘军军营中当了一名幕僚。李鸿章那时年轻任性,爱睡懒觉,而曾国藩给湘军定下死规则:天未明就得吃罢早饭,有仗打仗,无仗操练。他本人也跟湘军士兵一样,每天天未亮时,与幕僚们一起吃早饭,一边吃一边聊天。李鸿章连睡三天懒觉后,第四天,曾国藩发飚了,当面训诫李鸿章:既到我这里来,就要遵守我的规则,最后说:“此间所尚的,惟一诚字而已!”说完,看也不看李鸿章一眼,拂袖而去。李鸿章惊坐原地,羞愧难言,从此睡懒觉的病给治好了。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曾国藩自进士登第后,在官场上不断得到提拔,十年七迁,很快升任礼部侍郎。不过,贵为侍郎的他,却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很穷,穷得没钱回家。

他曾在家书中对弟弟说:“如堂上有望我回家之意,则弟书信于我,我概将家眷留在京师,我立即回家。”虽然说了几次,但一直没有行动,可见自有不得已的“苦衷”——筹不起路费。“余自去岁以来,日日想归家省亲。所以不能者,一则京账将近一千,归家途费又须数百,甚难措办。”

曾国藩虽手握权力,但谨记祖父、父亲教诲,不愿为己谋私、中饱私囊。

在家书中,他向弟弟们坦露心声,自己为官以来,从不肯受人恩惠,收人钱财,“情愿人占的便益,断不肯我占人的便益”。

为什么?曾国藩看得可谓透彻。

“从前施情于我者,或数百,或数千,皆钓饵也。渠若到任上来,不应则失之刻薄,应之则施一报十,尚不足满其欲。”

今日拿人钱财,看似收到了好处,岂知也就欠下了人情债,失去了自由身,任人摆布了。因为以前对我有过感情的人,或者几百,或者几千,都像钓鱼的食饵。他如果找上门来,不答应他的要求吧,那未免太刻薄了,答应他的要求吧,给他十倍的报偿,还不一定能满足他的欲望。对于这种情况,曾氏十分警醒。

	0

富厚堂藏书楼

1860年,曾国藩授两江总督,驻防安徽祁门。

位高权重,找上门来讨好的人自然很多。属下的两位县令听说曾国藩喜欢书画,就送来了三件稀世之作:著名书法家刘墉、翁方纲临摹的《兰亭集序》、北宋淳化祖本《王右军帖》、赵孟頫次子赵雍的“飞白竹”画,价值连城。曾国藩是识货之人,大饱眼福,惊为“祁门三宝”。送礼的七品县令以为二品总督大人肯定笑纳,没想到曾国藩以“世间尤物不敢妄取”而原物退还。

曾国藩清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些人钻营取巧、谋取私利的缝隙,一旦把关不严,许多人就会蜂拥而至,争相“投其所好”,以此谋利。为此,他始终保持自律自省,不给他人的“投其所好”留下任何缝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