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龙网“中国工匠”系列报道
【编者按】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引发社会热议。
“工匠精神”是一种坚韧不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如今,中国的发展已开始转型升级,从“中国制造”升至“中国创造”,因此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为此,千龙网从2016年4月起发掘寻找“中国工匠”,推出行业精英的系列报道。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千龙网北京12月6日讯当2008年1月底,很少堵车的北辰西路突然变得拥挤起来,人头攒动,人们纷纷驻足留影,嘴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哇,水立方真漂亮!”网络上、报刊上频频出现“水立方”这三个字,而且经常与“梦幻”联系在一起;当2008年8月24日令中国人民无比自豪的北京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评价为“无与伦比的一届奥运会”而圆满谢幕时,有一个人应该比普通观众更欣慰,因为她知道这里面也有她的的一份付出。她就是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工程的施工方总工程师陈蕾。
17岁那年就读于武汉工业大学,阴差阳错从建筑学转为工民建结构专业,大学毕业独创北京,主动出击,加入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成为了一名中建人。先后在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北京城市广场、13万平方米的北京国贸二期等项目担任技术员、技术部经理,直至总工,逐步成为公司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曾两次被公司评为“优秀工程师”。10年的技术工作,使她养成了肯钻研、能吃苦,独立、坚韧的性格。
2002年,她回到公司技术部从事技术投标工作。04年3月,她负责水立方的技术投标。水立方中标后,凭借她对水立方的熟悉度和多年一线打拼的经验,领导委派她担任水立方总工程师。那一年她只有33岁。
2004年7月,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作为总承包商正式进驻水立方,陈蕾全面主持项目现场的技术工作。刚到项目的她看起来很小,大家都当她是小姑娘,对她有些不放心。因为水立方实在是与众不同。它是所有奥运会场馆中唯一由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捐资建设的,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的高度关注。此外,它还是世界上第一座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建筑,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膜结构工程,具有复杂的室内环境。
从进入水立方现场的那一天,陈蕾就经历着来自于各方面的考验。由于工程复杂,要求严格,程序繁琐,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座面积为8万平方米的工程,居然有如此大的工作量。粗略统计一下,水立方的工作量至少是其他同等体量工程的2到3倍。
再加上工程本身的国际重大影响力和超高技术难度,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晚上加班已成“惯例”,回家躺在床上也是经常辗转反侧,脑子里翻腾着一个个技术难题。
刚开工不久,水立方又遭遇了百年难遇,属于不可抗力的“尘卷风”的袭击。刚刚建好的临时建筑物几乎全部被摧毁,整个现场陷入瘫痪状态。
突如其来的打击,没有阻挡她攻克难关的脚步,反而激昂了她的斗志。承建奥运工程的神圣使命让她将压力化为动力,决心攻克一座座世界上前所未有的难关。她带领全体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奋战在施工一线,一方面抓紧灾后的重建工作,另一方面从深化设计入手,探寻着将神奇的泡沫理论变为现实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