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聂树斌与呼格案惊人的相似,同样的令人深思(1)

2016-12-03 14:50:44  侠客岛    参与评论()人

21年之后的今天,聂树斌被宣告无罪。

我们想从聂的母亲,72岁的张焕枝讲起。

丧子

1994年,时年50岁的张焕枝儿女双全,儿子聂树斌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在一所校办工厂当焊工。

平静的生活,在1994年9月24日被打破。当天,三名民警来到聂家——之前,在石家庄西郊的玉米地里,当地液压件厂技术科的女描图员康某某被害。警方宣布,怀疑聂树斌有作案嫌疑。他们安慰张焕枝说,如果凶手不是聂树斌,很快就能放回来。

这种安慰没能成为现实。1995年3月,石家庄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及强奸妇女罪,一审判处聂树斌死刑。当天的庭审,张焕枝没有被允许旁听。理由是,案件涉及受害人隐私,被告方家属不得旁听。

张焕枝不死心,一个人坐在法院对面的街边等。庭审结束后,她终于见到了儿子——聂树斌当时坐在法庭的最前排,背对着法庭门嚎啕大哭。张焕枝刚要走上前,就被法警拦住往外推,她哭着大喊一声:“树斌!”儿子回过头看了一眼,仰着头,满脸是泪。

这一幕,成为母子最后一次相见,也成为刻在张焕枝脑海里最无法抹掉的画面。

聂树斌不服,提起上诉。1995年4月25日,河北省高院改变了部分量刑,但依然作出了核准死刑的二审判决。两天后,聂树斌被执行死刑。

张焕枝不相信儿子会杀人。在她的印象里,儿子“连一只鸡都不敢杀”。

申冤

张焕枝开始四处奔走。在接受采访时,她说,“去河北不管用,我就上北京。那时候我都不知道怎么去北京,到什么地方下车我都不懂……感觉就像在黑夜里摸。”

很难想象这位母亲如何撑过这21年。21年间,她的老伴儿曾经因为此案自杀未遂瘫痪在床,她也从一个农村妇女变成了熟悉法律的“斗士”。

“她太不容易了。”媒体人马云龙这样评价张焕枝。

马是第一位报道聂树斌案的记者。2005年3月15日,他和另外两名记者在《河南商报(微博)》上发表了题为《一案两凶谁是真凶》的稿子,披露王书金是才是聂树斌案的真凶。

报道一出,当天被全国上百家报纸登载。聂案也在一夜间,变成了全国性的大案要案,开始有更多的媒体、学者、律师也加入到奔走的行列。

即使不提“真凶”王书金,回头来看,当时法院的判决也存在着诸多疑点:

比如,在作案时间、作案工具、被害人死因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并且判决采信的证据中只有聂树斌的有罪供述是直接证据,现场勘查笔录、尸体检验报告、物证及证人证言等均为间接证据,并不能证明被后人康某某的死亡事实与聂树斌有关;

而诸如聂树斌被抓后前5天的审讯笔录,死者丈夫、最早发现并找到被害人衣服的死者工友兼同寝好友等证人证言的壁炉,以及聂树斌工作的工厂车间的考勤表,要么完全被搞丢,要么明显存在疑点。

听起来就像是一幕荒诞剧。

艰难

11年——聂树斌案重审的漫长艰难,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也消解了许多人的耐心。

2005年,马云龙的报道出来后,现在的中纪委副书记、时任河北政法委书记的刘金国很快召开公检法三家联席会议,成立聂案专案组和王书金案专案组,要求“尽快完成调查,争取一个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媒体报告”。

关键词:聂树斌呼格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