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原国务院官员谈延退:职工早退跳广场舞是浪费(1)

2016-10-31 09:22:38  综合    参与评论()人

2016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13周年。13年,是风华正茂的又一次启程。

这一年,新京报记录了千万张面孔。他们或是国情大政影响下的“二胎母亲”,凭借一己之力追凶17年的农妇;或是在湄公河行动后坚守边防的缉毒民警,在创新潮头改变世界的创业者,大山深处悬崖村的孩子们;或是大贤村受灾村民,电信诈骗后死亡的准大学生……

喧嚣、复杂的年代,更需要对世界抱有最初的信念和理想,爱与良知。

在新京报创刊13周年之际,我们推出“2016面孔”系列报道。回看这些新闻人物的无奈与疼痛,幸福与欢愉。他们脚下的土地和脸上的光,雕刻着时代的印记,意喻着前进的力量。

本期面孔:宋晓梧

►对话人物:

宋晓梧,原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副主任、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

►对话动机:

2016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全国倒数,辽宁省更是以-1.0%成为全国唯一半年增速为负的省份。国家政策驰援东北,时隔13年,新一轮东北振兴开启。东北三省目前在经济结构转型、国企改革、社保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其实是全国问题的缩影。

宋晓梧:东北问题全国都有,只是东北更加集中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谈东北问题

“东北不会出现90年代下岗潮”

剥洋葱:2013年以来,东北经济指标持续低迷。有人说,东北经济已经硬着陆了。你怎么看?

宋晓梧:2013年总结东北振兴十年时,平均算下来,东北三省的GDP增长还是全国四大板块里最快的。除了东北地区改革开放的成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产业结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契合了2003年到2012年我国重化工业高速发展的需求。

我当时就对媒体说过,如果全国经济出现下行趋势,那么东北经济下行会比全国严重。这是东北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决定的。但我真没想到,东北经济会在去年和今年出现“断崖式下行”的情况。经济一下行,曾经掩盖的改革滞后问题,就突出暴露了。

剥洋葱:问题为什么会被掩盖?

宋晓梧:当时企业订单多,经济效益好,一俊遮百丑,一些触动利益格局的改革动力不足。

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被掩盖的问题有哪些?

宋晓梧:例如国企改革中厂办大集体和企业办社会遗留的问题。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比太高,以前是七八成以上,现在还有五六成。

2004年,国务院专门成立领导小组解决厂办大集体的问题,减轻国企负担。我当时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到一些地方抓试点,有些地方领导说,当前经济形势不错,很多大集体职工都外出打工了,历史欠账问题不急,何必把睡着的孩子拍醒了给糖吃。

再如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当时让大庆油田的医院剥离给地方,企业、地方政府都没积极性。当时油价高,企业效益好,养个医院不算什么,企业领导和职工看病也方便。但现在,价格产量双下跌,医院的职工又不能降薪,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就显现出来了。

剥洋葱:会出现上世纪90年代那样的下岗潮吗?

宋晓梧:不少过剩产能企业的职工没有多少活干,但也还没有失业,表现为厂内待业。随着去产能的深入,东北地区失业率上升是可能的。但根据目前的调研和地方反映情况,不太可能出现90年代末那样的下岗潮。毕竟东北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了,劳动力的流动性也比当时强,现在社会保障也比以前完善得多。可能的表现是,一部分劳动力流向第三产业或者流出东北。现在的腾挪空间比90年代大很多了。

1234全文  4下一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