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让实体经济的本钱越来越厚实——“青岛制造”启示录(3)

2016-10-19 18:02:42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这是青岛海西重机的生产基地(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

“这件事情对我刺激很大!”——“青岛制造”启示人们,只有企业对品质的专注,对主业的坚守,对创新的孜孜以求,才能做到源源不断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提供有效、高质量的供给

“我们和美国一家公司合作,对方很满意我们的产品品质,但因为我们的品牌、渠道没有进入国际主流,对方给的价格就很低,说中国制造就值这个价,这件事情对我刺激很大!”

提起多年前的这件事,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蔚至今仍然有些激动。

澳柯玛,昔日的“冰柜大王”,今日的智慧冷链专家。

企业展厅内,一个绿色的桶状箱显得与众不同。

原来,这是澳柯玛与比尔盖茨基金会合作研制的“不用电的疫苗箱”——35天不用电,每次医生背出去可满足6000多人社区的疫苗注射需求,最早应用于非洲,澳柯玛也因此成为联合国全球采购供应商。

“我们专注制冷行业。”李蔚说,“做好产品就有好市场,才会有好品牌,才能一直走下去。”

正是这种对品质的追求,对产品的专注,使澳柯玛的前行之路越走越宽——不久前,在出口“不用电疫苗箱”的基础上,企业获得一笔医疗订单:为山东省部分疫苗提供冷藏储存设备。

“青岛制造”何以长盛不衰?在经济下行巨大压力下,何以为青岛撑起一片天空?

调研中,从企业、专家到政府工作人员,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将“专注”归纳为青岛制造的“特殊气质”。

——青岛啤酒110多年专注酿造一瓶啤酒,用高质量供给满足高质量需求,利润保持可观态势;

——海尔30多年专注白色家电,产品销往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明月海藻集团48年专注研究海藻活性物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25%和33%,稳居世界第一……

“青岛制造的气质,一方面来自于多年来的执着追求,另一方面来自于点滴积累,汇聚成海,有时候甚至明知道不赚钱还坚持,才成就今天这么多老企业、老制造。”王钦说。

放眼环宇,以互联网、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席卷世界。谁能赶上,就会赢得发展先机,实现弯道超越甚至领跑。

这是全球第一个商用轮胎工业4.0工厂——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走进不久前落成、整洁有序的双星智能车间,一台台机器人、自动成型机正在运行。

从原料进厂到成型,轮胎生产在这里实现了加工自动化、生产柔性化、制造智能化,生产效率是过去的3倍,产品不良率降低80%以上……

而就在几年前,双星曾一度步履维艰,稍有不慎就可能破产。

伴随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这样一组数字让人们看到了方向——2016年一季度,在轮胎行业继续低迷情况下,双星集团收入增长57%、利润增长177%。

建立汽车后市场“服务4.0生态圈”,推出零延误救援服务;海外建厂,迁移落后产能;发起轮胎行业首支产业基金……

“我们的梦想,是通过二次创业,创造中国轮胎行业的世界名牌!”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说。

双星的奇迹,在青岛不是个案。互联网时代,“青岛制造”插上了新的翅膀,搏击风浪。

在半个月里对35家企业进行采访后,记者发现除专注敬业之外,另一个因素就是青岛企业强烈的创新意识。

200—250公里,300—350公里,380公里,486.1公里……过去10多年间,伴随一个个新时速,一列列“青岛制造”的高速动车组从这里驶向神州大地乃至异国他乡:继赢得香港、新加坡和阿根廷的地铁与高速动车组大单后,中车四方今年又获得芝加哥846辆地铁车辆订单,创下我国单次出口发达国家地铁车辆数量最多纪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