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北京市环保局权威解读如何使首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2)

2016-05-19 16:36:10  宣讲家网    参与评论()人

(一)“两山”理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出,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内涵的科学理论。

早在2005年,总书记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安吉县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两山”理论,当时强调,“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6年,总书记以笔名“哲欣”在《浙江日报》上发表文章,生动地阐述了“两座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

2008年,总书记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时,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能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不能不顾子孙后代,有地就占、有煤就挖、有油就采、竭泽而渔;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

2013年,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述被公认为是总书记对“两山”理论进行的最全面、经典的一次论述,标志着“两山”理论成为我们治国理政的主要理论。

北京市环保局权威解读如何使首都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2

(二)“两山”理论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一是“两山”理论运用辩证唯物论,准确把握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纵览人类文明史,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是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农耕时代虽然“绿水青山”,但生产力极不发达,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工业革命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否定了农业文明,但带来了“两山”矛盾,人们饱受污染之苦,伦敦烟雾、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等“世界八大公害”事件都发生在工业文明时代。要解决“两山”矛盾,既不能为了“绿水青山”,退回“靠天吃饭”的农业文明;更不能停留在工业文明,为了“金山银山”而忍受雾霾污水。

辩证看总书记的论断,一个是绿水青山,一个是金山银山,绿色青山代表生态文明,金山银山代表物质文明,最主要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总书记指明了如何和谐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我们社会的发展更加健康。

二是“两山”理论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资源对生产力发展的不可替代作用。2013年5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同时,再次形象地把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比喻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的关系,指出脱离环保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