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2017全国两会 > 更多新闻 > 正文

实体经济 如何强动力增活力(两会观察)(1)

2017-03-13 08:42:30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黄淑和委员:国企要走市场化、国际化道路,让体制机制活起来,转型升级深起来

丁世忠代表: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政策,为非公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宋治平代表:优化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改革,让民营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振兴实体经济,企业是主体。近年来,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动力更足,非公经济发展环境更优、活力也更强了。政府工作报告既提出要“加快推进国企国资改革”,也明确了要“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如何让实体经济强动力、增活力,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由之路,加快孕育发展新动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振兴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

“减税降费,企业负担轻了,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也节省了时间成本。”作为民营企业家,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代表对简政放权的感受尤为深刻。他说,当前非公经济的准入条件在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在逐步打破,“有人把国企比喻成大树,把民企比作灌木,但现在民企也成大树了,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占据着重要地位,未来应该有更大作为。”

去年,我国民间投资增速出现了明显回落,是不是企业家信心不足?对此,丁世忠表示,投资增速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经济复苏缓慢等大环境有关,但更关键的要看企业有没有足够的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能力,“像安踏所在的体育用品行业,投资就是增长的,未来还将迎来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只要‘以创新为本’,市场上的机会还是很多的。”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举措,让民营企业更有信心。”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代表说,去年出台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意见,提出“严格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罪刑法定、在新旧法之间从旧兼从轻”等原则,让民营企业吃下了“定心丸”。

民营企业感受到政策温暖,国有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四梁八柱”的拔地而起,国企改革从“设计”加速迈向“施工”。转方式,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调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加快孕育发展新动能。

“这几年,国企改革取得成效,一些试点也取得了进展。”国资委原副主任黄淑和委员说,去年102户央企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2326亿元,上交税费总额2.1万亿元,盈利企业达96家,总体运营超出预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国资监管等一系列改革有序推进。黄淑和表示,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需要重点处理好市场化与行政化、宏观目标与具体政策、严管与搞活等关系,同时做好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国企要卸包袱改机制,民企呼吁降低融资成本,营造更加公平的环境

改革越是进入深水区,难度越大。

在黄淑和看来,现在国企改革仍有很多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突破。“国有企业在去产能时,要面临很重的职工安置任务。现在有多种安置形式,有的人离开了,身份还保留在企业,每月发基本生活费;有的人转岗了,也还是在企业内部。”他认为,国企可以借鉴民企的做法,真正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灵活机制,“未来,国企发展必须走市场化、国际化的道路,让体制机制活起来、历史包袱卸下去、转型升级深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