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正阳燕归来|燕鸣,长安!

春天,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北京前门大街,几声燕鸣清脆悦耳。沉睡的古都开始苏醒,北京雨燕从远方归来,在正阳门安家。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老北京的这句俗语,说的就是正阳门。明清两朝,正阳门是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又居皇城前方,民间便称为“前门”。

历史上,正阳门是“九门之首”,规格和形制都是最高,有“国门”之称。如今,它不仅是北京城内唯一城楼、箭楼保存完好的城门,还是《世界遗产名录》中的重要古建筑——2024年,“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申遗,正阳门是中轴线上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

几百年来,正阳门几经玉损、修缮和改造,栉风沐雨又看尽世事变迁,唯有燕鸣声声如昨。在古建楼宇间掠影穿梭的雨燕,为北京城厚重的历史增添一抹靓丽的活态文化遗产。

​正阳燕归来|燕鸣,长安!

正阳门箭楼、城楼。摄/北京日报记者李治宏

一门观古今

1949年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北平城寒风凛冽,正阳门外,老百姓却在夹道欢庆——解放军在此举行隆重的入城仪式。军队穿城门而过,整齐的步伐踏出了历史的新鼓点。

这是正阳门迎来的历史性时刻。自诞生后的几百年间,正阳门曾和皇权密不可分。

正阳门最早称丽正门,是元大都城的南城垣正门。明正统元年(1436年)至正统四年大规模修建京城城垣和城门,正阳门加筑了瓮城、箭楼、东西闸楼,建造石桥、牌楼,才形成了完整的格局,丽正门也更名为正阳门。

正阳门不是一扇“门”,而是一个整体。北面的城楼,南面的瓮城、箭楼等设施,共同组成了这内城九门之首。

老百姓说“前门楼子九丈九”,并非指具体高度,城楼通高达到了43.65米,是城门楼中最高者。一句“九丈九”,道出了正阳门在人们心中的至尊形象。

“四门三桥五牌楼”则折射着正阳门的气派——“四门”指四个门洞,即城楼门洞、箭楼门洞、瓮城两侧东西闸门各一个门洞;“三桥”是箭楼前方护城河上的正阳桥,桥面被栏杆分隔成三路通道;“五牌楼”是正阳门前“六柱五间”的跨街牌楼,九门中它规格最高。

​正阳燕归来|燕鸣,长安!

正阳门箭楼和牌楼。摄/北京日报记者李治宏

正阳门被称为“九门之首”,不止是因为高大气派。正阳门的箭楼门洞开在城台正中,专走龙车凤辇,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正阳桥居中的通道正对着箭楼门洞,称为御道,只有皇帝才能通行……种种将皇室与普通老百姓区隔开的做法,彰显着正阳门的至高规制。

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康熙南巡图》,记录了康熙南巡归来时进正阳门的盛况——先行侍卫跨马排成两行,穿越正阳门缓缓而来。牌楼南侧,康熙皇帝乘坐在八个人抬的肩舆上,以华盖为前导,武装骑士护卫,缓步返回皇宫。

至于正阳门外的民众,在图中,大街上“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店铺、住家门窗紧闭,街口的栅栏门也都关闭,并有禁军把守,哄赶人群……

正阳门与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岁岁相望,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两者却始终保持着某种微妙的距离。

而作为“国门”,正阳门也是命途多舛。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箭楼曾两度失火被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箭楼被焚毁。

城垣倒塌,灰尘中却激起了民族觉醒的意志,百年民族抗争历程和解放复兴之路也由此开启。

1915年,当时的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主持前门城垣的改造工程,委托德国人罗思凯格尔改建正阳门箭楼,1916年竣工。

改建后,正阳门瓮城月墙及东西闸楼被拆除,箭楼被改造成为单体的建筑,新开拓的门洞与道路打通了北京东西长安街和两条南北交通线,解决了前门城楼一带的交通拥堵问题。

回看,这是一次极具象征意义的改建。正如封建王朝已成昨日,正阳门也不再是不可撼动的皇家禁地,拆除瓮城更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一股务实的动力。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正阳门一旦从高坛走下,必将走向人民。

1915年改建后,箭楼更成了北京人游览的场所,1928年辟为国货陈列所,30年代增设电影院,1949年艺人魏喜奎等组织大众游艺社在箭楼演出。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正阳门举行盛大的入城式,正阳门见证了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1989年和1991年,正阳门箭楼、城楼分别修缮,并对公众开放。人民的正阳门,成为一座展示老北京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成为北京的象征。

一燕鸣故里

每年阳春时节,北京雨燕如游子从远方归来,在北京的楼宇之间穿梭盘旋。它们沿着中轴线上的历史古建筑啁啾鸣唱,安家落户,其中,正阳门是它们的最爱之一。

每逢此时,正阳门不仅是人们心中理想都城秩序的构成要素,也成为雨燕的“理想居所”。

​正阳燕归来|燕鸣,长安!

2024年7月,北京雨燕围绕正阳门飞舞。摄/北京日报记者李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