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锐评|为“机智”创新浪潮注入更多北京力量

锐评|为“机智”创新浪潮注入更多北京力量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落幕,交易金额超过269亿元。大会以及随之“接棒”运营的北京机器人大世界,让人们提前感受到了人机共融的未来生活,更看到“机器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

人机共融是发展所趋,融合了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仿生等新科技新产业的机器人,更被认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特别是伴随出生率下降、老龄化上升,以及人们生活追求的品质化,机器人应用正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应急救援等领域加速落地。比如,一台售价30万元左右的家务机器人,可以完成陪伴、看护、清洁等多项工作,性价比的进一步优化,也为机器人打开了更大市场空间。

很多国家和地区已将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中国相关研究与产业尽管尚处培育期,但已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部分技术成果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

放眼未来,庞大的市场规模为机器人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产业链条上的各类企业均可以在中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土壤;视觉算法、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专用芯片等前沿技术支撑的软硬件产品在中国发展迅速,成为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诸如此类的资源禀赋构成我们国家发展机器人产业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夯实着行业的信心。

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北京着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育产业新优势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器人正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之一。基于机器人产业起步早、创新资源集中的先发优势,北京近些年在支持技术创新、培育产业生态、鼓励场景应用、加强要素保障等方面进行政策集成和创新,规划“一南一北”机器人产业园,已经形成了一批突破性的前沿技术成果和产品,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创业团队。据统计,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已突破200亿元大关,企业数量超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