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北京着力构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4)

大城之治,人民为本。

北京市昌平区的回龙观、天通苑两个超大社区常住人口80多万。“我们曾自嘲是‘观里人’,里面很大,出口却很小,像一个罐子。”在回龙观地区住了多年的居民说。

“回天行动”计划聚焦居民关心的交通、学位、床位等难题,系统治理、精准发力,从治“大城市病”转向谋高质量发展。2018年以来,回天地区新增学位3万余个、医疗床位2000余张、大型文体设施4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6.3%。

新城在生长,老城在更新。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北京市东城区草厂四条胡同。老城不能再拆,胡同怎么保、怎么用?申请式退租降低人口密度,环境整治、织补复建、文物修缮等同步开展。如今,居民对胡同的变化赞叹不已。截至目前,以胡同为代表的全市5200余条背街小巷焕然一新。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在北京,接,当天受理75831件诉求;派,343个街乡镇、100余个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等随时响应;办,办结数量、时长等指标实时更新……北京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记录着群众的关切。

5年来,从“吹哨报到”建立服务群众的响应机制,到12345热线牵引接诉即办,再到“每月一题”推动“未诉先办”的主动治理,北京下足绣花功夫,持续完善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体制机制。

一针一线织出超大城市的温度。610多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出门即景;1.8万个普惠托位,助力“托得起”“放心托”;今年将新建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努力把普惠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

大城善治,北京精雕细琢,超大城市治理之路仍在探索中。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