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下)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下)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

开放,是融入浙江人血脉中的气质

从闯荡世界的果敢

到“四千精神”里的坚韧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故事

离不开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

双向赋能相生相伴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下)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

21世纪初,义乌第一次组建大规模考察团,跨出国门。凭借义乌小商品的名气,考察团受到了泰国副总理的高规格接待。然而,走进曼谷最大的市场,大家发现,从鞋帽服饰到日用百货,七成小商品都来自欧美、日韩。

时任义乌市外经贸局局长华忠奎感觉到,如果再不走出来,市场被占领了,就很难再进入了。

华忠奎的担忧不无道理,彼时正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义乌市场6万多名经营户,一年出口报关仅4000多单。为了抓住开放的风口,义乌建设了占地420亩的第五代市场,这个被称之为“国际商贸城”的新市场,装了中央空调、开通宽带入户,却没能激起经营户们的“搬家”热情。

商户不会英语、不懂外贸,国际商贸城成交额徘徊不前,义乌的国际化,路又在哪里,大家心里都没有底。

2002年12月27日,刚从福建调任浙江两个多月的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来到义乌,就踏入国际商贸城。从玩具、饰品到工艺品,在市场里足足待了一个多小时。他一路走一路看,还不时走进店铺仔细询问。考察结束时,习近平同志主动提议集体合影,吴易本来站得远远的,却被招呼了过去。

时任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总裁吴易回忆道:“他主动说,‘来,站在我边上’,说明他对市场非常看好,非常认可,认定我们义乌要发展国际贸易,要走出国际化的道路。”

那次调研临走时,习近平还留下一句承诺:“我今后会经常来义乌看看。”此后,他10余次到义乌调研,多次深入市场,为发展把脉定向,也坚定了义乌市场闯荡世界的决心。

然而一个内陆小县的开放之路,光靠百姓的冲劲行不通。当初泰国考察团里最年轻的小伙子刘建均,乘势在企业里组建了外贸部,尽管客户不少,但很多生意都因为“义乌太小”没谈成。

2005年,义乌国际贸易额首次超过国内贸易额,但受制于县级市的行政级别,义乌本地银行信贷、出口通关等权限,都匹配不了高速增长的出口需求。多次到义乌调研的习近平同志敏锐地察觉到,快速发展的义乌,正面临种种体制机制的瓶颈。

他提出: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小孩子要穿上大衣服,必须靠改革破除障碍,重塑义乌开放新格局。在习近平同志的支持推动下,2005年底,省里下派了两支调研组,一边总结义乌发展经验,一边调查义乌发展困境。

2006年11月,在习近平推动下,浙江启动第四轮强县扩权试点,这是为义乌量身定制的改革,一次性下放百余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第一视点·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下)向改革要动力 向开放要活力

从塞内加尔来到义乌的苏拉,终于可以结束“空中飞人”的日子,设立办事处开始常驻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