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深化改革,托举2100多万人“稳稳的幸福”(2)

以改革为契机,北京从“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治理”。开墙打洞封上了,背街小巷干净了,脏摊游商清理了,街心花园、便民菜店、老年食堂等接棒补齐。电梯加装了,车位规划了,物业到位了,一批老旧小区得以新生。在西城区宫门口东岔,五十余根电线杆不见后,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自家一抬头就能看到蓝天、红墙、白塔构成的网红景观。因“不将就,更讲究”而带来的市容市貌变化,正在我们身边发生。

保障完善,心里踏实。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但对于当代人来说,生活中要操心的事情远不止这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每一项都牵动神经。

以改革为契机,北京聚焦“七有”“五性”,坚持落细落小、多办实事,回应着市民的急难愁盼。办起“父母食堂”,让老人乐享舌尖幸福;新建扩建幼儿园,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普惠教育;利用人防空间增加停车位,让有车族不再为抢车位发愁;发展共有产权房,支持无房家庭解决住房刚需……一个个民生短板弱项的补齐,直接缓解了很多市民的后顾之忧。心中满满的获得感,也转化为对生活的热忱。

深化改革,托举2100多万人“稳稳的幸福”

图片来源:新华社图库

(二)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是包括北京实践在内的所有中国式改革的根本逻辑。

对此,我们或许已经习焉不察。但纵观全球即可发现,这并不是一种必然。究竟是什么保证了中国式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