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近观枫桥|潮涌东南岸 “枫”从海上来

“没想到这么复杂的纠纷,3天就能顺利化解,我们也能安心回家了。”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的七星海上社区综治中心,在“1+6+N”法治服务矩阵各驻点单位的迅速介入下,一起因外省籍海上务工人员意外溺亡引发的赔偿纠纷得到解决。

近观枫桥|潮涌东南岸 “枫”从海上来

图为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

宁德市有着4.4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和1046公里的海岸线,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从事海上养殖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最多时达60余万人,“无证、无序、无度、无质”等海上养殖问题曾经十分突出,各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

近年来,宁德市推动干部力量下沉海区,实实在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海上“枫桥经验”,为海上社区治理构筑了坚实保障。

解纷息纷止纷

实现矛盾不上交

从溪南镇的西安码头乘快艇航行20分钟左右,一座红顶白墙的“海上浮城”便映入眼帘,这就是福建省第一个建制式海上社区——七星海上社区。

霞浦是海洋渔业大县,特别是养殖面积最大的溪南镇,海域面积111平方公里,海岸线76公里,藻类养殖5万多亩,渔排养殖近35万筐。

“在养殖高峰期,七星海域渔业作业人员近3万人,争抢养殖海域、船只意外碰撞、拖欠渔民工资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溪南镇党委书记陈广昱介绍说。

霞浦县依托海上综治中心,利用海上枫桥便民服务中心、海上警务室、诉非联动工作站、海洋生态检察工作室、海上信访评理室、法学会海上工作室6类载体,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力量,建立海上“1+6+N”法治服务矩阵,在海上社区开展多元解纷、群众服务、海上执法等工作。

近观枫桥|潮涌东南岸 “枫”从海上来

图为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七星海上社区海上枫桥便民服务中心

2023年3月7日,七星海域东安海区养殖户谢某水的渔排受李某贵的渔排挤压造成损失,双方发生激烈争吵。

正在例行巡查的“海管中队”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引导双方当事人调取了“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的视频影像,确认渔排被挤压的原因是海水流动造成的渔排位移。

但谢某水仍认为,李某贵也应承担渔排投放不当的责任。就在调解再次陷入僵局时,七星海上社区“金牌调解员”谢友忠乘坐“近邻流动评理室”快艇赶到现场。

了解事情经过后,谢友忠联合“1+6+N”法治服务矩阵驻点单位工作人员和热心养殖户一并介入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溪南镇海域面积较大,较小的矛盾风险点一旦被忽略,很可能发酵升级。”霞浦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苏贞富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此外,海上纠纷多受天气、潮汐等自然因素影响,难以认定责任归属,化解难度进一步增大。

为此,溪南镇组建了一支由退休村干部、海上网格员、党员养殖户等人员组成的“海管中队”在海上流动巡查,同时研发“海上社区智慧综治平台”,对海上24小时不间断动态监测,推动会商研判精准化、科学化。

近观枫桥|潮涌东南岸 “枫”从海上来

图为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海管中队”开展海上流动日常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