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文脉华章|吴韵汉风 文润中华(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江苏文脉典籍是阳春白雪,但并不曲高和寡。为更有效深入社会进行宣传,展示、传播江苏文脉整理研究成果,推动传统文化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厚重的《江苏文库》借力纸媒、微信、微博等各类大众媒体,进行普及化宣传,持续推出融媒体报道,收获了无数90后和00后“粉丝”,为古老的文脉注入了青春的活力。

旨在进行文脉普及化的“江苏文脉大讲堂”亦适时启动,讲堂内容依托《江苏文库》,先后邀请莫砺锋、胡阿祥、龚良、张学锋、张乃格、范金明、高峰、庄若江、徐兴无、程章灿、张新科、徐小跃、王月清、叶兆言、江庆柏、陈军、苗怀明、薛冰、武秀成、卢海鸣、郦波、顾建国等文脉专家、知名学者、社科专家担任主讲人,走进江苏多个城市,深入博物馆、图书馆、大中小学校园等。

“流动的大讲堂”成为公众身边生动的“文化课”“思政课”“廉政课”,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参与。大讲堂率先探索“互联网+江苏文脉”的创新模式,打通线上线下全环节,实现全要素联动,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5月,“江苏文脉大讲堂系列直播平台”的全网总阅读量已超1.9亿次,诞生了多个流量超百万的爆款。

一场场意犹未尽的讲座、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一次次充满探究的互动、一批批恋恋不舍的观众,还有许许多多在幕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合力续写着江苏文脉大众传播的精彩篇章。南京、扬州、苏州、无锡、常州、泰州、徐州、淮安……江苏文脉大讲堂所到之处,文化的种子悄然萌动、蓄力生长。

江河为媒,以走读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文脉华章|吴韵汉风 文润中华 

“沿着运河读中国”走读活动现场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期间,来到了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重点考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等情况。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水城风貌,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

如何保护传承好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是总书记始终关心的问题,多次强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南京朝天宫、常州青果巷、镇江西津渡、扬州东关街、无锡清名桥、南通唐闸、淮安河下古镇、徐州户部街……在长江与大运河的滋润之下,富有韵味的文化街区自古以来就在江苏大地如意生长,呈星罗棋布之态。目前,江苏拥有国家历史文化街区5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56个,和谐点缀于现代化的城市地理空间内。

近年来,江苏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在保留居民原生态生活方式的同时,完善街区的建设和公共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对古城的保护性更新。更新的历史文化街区,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参观者,在行走之间传承文脉、体味文化隽永。

读书行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4月,一场“沿着运河读中国”的主题活动从江苏出发,以运河为纽带,以沿线公共图书馆为桥梁,在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浙江、安徽等各省、直辖市陆续进行,通过一本书、一座城、一群人,行文化走读,探寻中华文明根脉。

长江横贯、运河纵流,悠悠江河滋养着南雄北秀、吴韵汉风的精彩,水韵江苏厚植着古老文明的强劲根脉。江苏,中华文脉地图上的美丽拼图,以鲜明特色共襄盛典。

艺术无界,江苏书法、昆剧亮相海外

《江苏文库》编纂出版委员会副主编、南京大学资深教授莫砺锋指出:“中华文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她经历了长达五千多年的从不间断的发展过程,她像凤凰涅槃那样不断获得新生。中华文化既有丰富的内涵,又有积极的意义,它能够赋予当代中国人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卓然自立的精神力量。”

文脉华章|吴韵汉风 文润中华 

孙晓云《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

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古老艺术门类,书法和昆曲与江苏渊源深厚,充满了浓郁的江苏气质。近年来,为加深东西方文化与艺术交流,向海外观众展示中国文化、江苏文脉的魅力,从江苏走出来的书法名家孙晓云和昆曲名家柯军等艺术家,亦携带他们的作品出海。

今年5月,“从北京到巴黎——中法艺术家奥林匹克行”中国艺术大展在巴黎荣军院会展中心盛大开幕。大展以中法建交60周年、巴黎奥运年为契机,促进中法两国在力与美、体与智、实与意之间遇见彼此、了解彼此、欣赏彼此。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书法作品参与此次大展。孙晓云表示,能以汉字为笔、艺术为墨,为中法人文交流赓续薪火,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文脉华章|吴韵汉风 文润中华 

昆剧《伯龙夜品》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