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3)

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总书记了解青年、理解青年,知道我们的所思所盼,带给我们奋进的力量。”这是当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贴心:“总书记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前行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是青年们最坚定的引路人。

“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时至今日,中央统战部工作人员樊静蓉依然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叮咛。

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解读新时代”读书讨论会上,面对青年学子,习近平总书记将自己年轻时确立信仰的过程娓娓道来:通过在基层岁月中脚踏实地、身体力行的实践,通过为人民做实事、谋福利,深刻地体悟到马克思主义不仅能科学地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更是一门以增进人民福祉、创造理想社会为己任的真学问。

现场聆听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樊静蓉深受震动和教育。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樊静蓉选择来到重庆渝北区玉峰山镇玉峰村当了三年大学生“村官”,在乡村热土中实践信仰。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学生参观北京大学“大讲堂之路”展览(2024年3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王翔摄

“学莫便乎近其人。”榜样,是行动的力量。

听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番推心置腹的求知心得,当时21岁的厦门大学经济系学生张宏樑明白了“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年轻党员干部克服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

“学长好!”2021年4月,即将迎来建校110周年的清华大学,以青春的朝气和如潮的热情欢迎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

尽管已时隔三年,和总书记面对面的一个个场景,依然深深镌刻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研究生宋珂昕的脑海里。

“总书记回忆起自己在清华读书时的经历,鼓励大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宋珂昕还记得,得知她入选了备战东京奥运会中国女篮名单后,总书记亲切地询问了她的年级、专业、场上位置,还说“会一直关注”她。

“这不仅是领袖对青年的期望,也是学长对学弟学妹们的关怀。”每每想到总书记的亲切叮嘱,宋珂昕都觉得心中有使不完的劲儿。

青年智则国智,青年强则国强。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份寄望赋予新时代中国青年。

2024年3月,绵绵春雨中,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这是2024年3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