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筼筜”是个什么湖?

筼(yún)筜(dāng),一种挺拔美丽的竹子。

厦门西南方向有一处渔港,曾因遍植这种翠竹而得名“筼筜港”。每当月斜潮落,渔船归港,灯火绵延,“满江渔火列筼筜”的景象被誉为当地“老八景”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厦门向海要地,筑堤围湖,筼筜港成了筼筜湖。没多久,湖周围冒出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全市近半的工业和生活废水都往湖里排。老百姓甚至摸出了排污“规律”:化工厂排的污水,冒着白色气泡;如果是酱油色,八成来自酿酒厂和橡胶厂……

到了80年代,当地经济搞上去了,筼筜湖却成了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垃圾遍地、蚊蝇滋生、污水横流、鱼虾绝迹。在岸边走一遭,身上的气味半天散不去。

“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市民群众发出呼声。

“筼筜”是个什么湖?

筼筜湖治理前资料图。(图源:中国日报)

治理筼筜湖成为摆在厦门市面前的一道发展课题:要不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经过深入调研、思考,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习近平明确指出:“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关于环境保护与建设发展的关系,习近平阐述了他的观点:“由于愚昧造成的破坏已经不是主要方面了,现在是另一种倾向,就是建设性的破坏,这种破坏不一定就是没有文化的人做的,但反映出来的又是一种无知,或者说是一种不负责任。”

湖泊治理千头万绪,该从哪儿抓起?

1988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关于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创造性提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这5个方面,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