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2)

小岗因何得名?它地处淮河南岸一处隆起的岗地,灌溉用水天然不足,一场大旱就能让全村减产五成。顶着“第一村”的光环,它并不是被大自然优待的那一个。“一朝迈过温饱线,二十年没进富裕门”,这是小岗村刚进入21世纪就被贴上的尴尬标签。

李锦柱坦言,长期以来,农民如何增收始终是困扰小岗村的一个难题。

当年沈浩带领村民谋划的“三步走”战略,是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旅游业、引进工业。不愿再落后于人,李锦柱咬着牙,带领小岗村沿着这条道路奋力奔跑。这三步里,“农业是小岗的根,不能丢”。

李锦柱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农村一切都是源于此。‘大包干’它是‘两权分置’——所有权和承包权,‘三权分置’就是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农民可以放开手脚搞土地流转。”

小岗村的土地流转,其实从21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建葡萄园、建蘑菇大棚,是“大包干”带头人最初的尝试,严金昌也是村里最早将土地承包出去的人之一。他记得清楚,外界质疑声纷至沓来——当年打破“大锅饭”、率先搞“大包干”的小岗村,难道要重新回到“大集体”了?

村里的争论也不绝于耳。严金昌回忆:“小岗村搞土地流转,大家都有疑虑,认为这个田是不是回不来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没有土地就没有饭吃,老百姓有看法。”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小岗村的高标准农田

时间会给出答案。

从什么时候起,老百姓开始认识到土地流转、土地治理的好处?2013年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三权分置”全国性改革试点……农村改革步步深入,也给小岗人吃下了定心丸。十九大提出承包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让老百姓更加明白,土地承包权是自己的,流转的只是经营权。

改革的阻力小了,小岗的现代农业发展也驶上快车道。这几年,建设高标准农田,让小田变大田;推动“引淮润岗”项目,将淮河水引上坡地……小岗的变化日新月异。

看着眼前充满生机的土地,李锦柱感慨万千:“2019年的夏天,看着水淌进治理过的成方成块的高标准农田,我一下就撑不住了,如释重负。水哗啦啦地淌,老百姓在栽秧,我就想躺在那个地方……”

改革进行时:小岗发展驶入快车道

李锦柱想说的故事不止这些。2018年首次分红以来,村民每年的分红都在稳步上涨;小岗产业园内,多家企业构成的健康食品产业链已现雏形。在小岗村的这六年多,李锦柱感觉越来越忙,就拿最近几个月来说,8月有葡萄文化旅游节,9月是中国农民歌会分会场活动,10月迎来安徽省“村长”论坛……小岗村一次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李锦柱骄傲地说:“以前,很多事都没干成。但是这几年,一无例外地全部干成!”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小岗村青年杨伟和他的草莓园

严金昌名下的土地也早已全部流转出去,转而开起了农家乐、特产店,还当起了石榴园管理员,收益可观。今天,种地不再是小岗村人吃饱饭的唯一选择。

对于现在的生活,他觉得很满足:“小岗村旅游业不断在发展,我们的饭店也不断在扩大,我现在已经增加到23张桌子了,300人我都能坐得下,毛利润二三十万。”

奋斗了一辈子的严金昌,在小岗村乐享天伦。这里,医院、学校、养老服务中心,一应俱全。他的儿子、孙子都先后回来了,有开农家乐的,有开超市的,学播音主持的孙女大学毕业后在小岗村旅游公司担任解说员。

“变年轻”的小岗,一直在路上

从土地由合到分的“大包干”,到土地由分到合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再到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拥抱互联网,小岗村进入了改革3.0时代。严金昌很欣慰看到村里不断涌现的“后浪”,因为有年轻人的地方就有希望。

程夕兵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他说:“现在我流转的土地有800多亩,打药、追肥都是无人机,全程机械化。”

杨伟是80后家庭农场负责人,他说:“村里面一直也支持我们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尤其在创业贷款上面,你想好好干,村里给你担保。”

韩正亮是同样80后的“小岗村宿”负责人,他说:“一个地方在不停地往前发展的时候,你不自觉地会有信心,会更愿意去付出;只有家乡发展,家乡人才会变得更好。”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小岗村宿”游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