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10周年。回望改革漫漫征途,在祖国大江南北、各行各业,涌现出无数勇立时代潮头、锐意改革创新、敢于探索实践的先锋模范,他们身上鲜明的改革开放精神正被赓续传承。

“心怀天下,吾辈何辞”,改革先锋的精神正在何处开枝散叶、生生不息?“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后辈如何接好改革开放的接力棒,为新时代新征程汇聚更加强劲力量?今天(27日)起,中国之声推出特别策划《奋楫者》,致敬改革、致敬奋斗,致敬伟大时代。

18枚红手印,按下农村改革“开始键”

这是2023年的寻常冬日,阳光暖洋洋地照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口的高标准农田里,刚种下的冬小麦和油菜显得格外精神。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挽着“大包干”18位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走上田埂。

过去小田很小,现在小田变大块田,低产田变为高产田,这就是我们现代农业……”严金昌心中的喜悦溢于言表。

“当初你们按红手印搞的农业‘大包干’就是分田分地,就是为了自己和后代的好日子。我们把小田变成了大田,也是为了让你的儿子、孙子都过上好日子!”李锦柱说完,两人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

脚下是合起来的成片土地,广阔且平整。45年前的冬夜,春天就是从这里萌生!

那天晚上吃过晚饭以后,我们大家三三两两走到严立华家,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其中有一位老人从板凳上爬起来,要想搞上饭吃,只有把土地分掉搞单干……“80岁的严金昌,如数家珍般讲述45年前的种种细节。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1978年冬天,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

是什么,让18个农民甘赴一场“贴上身家性命”的“冒险”?严金昌的答案里只有一个字——“穷”。为了吃饱饭,庄稼人激发了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倔强。

我们是农民,我们有田、有地、有牛、有犁、有耙,为什么搞不上吃的?我们这心里不服气,农民谁不会种地?”说这句话时,严金昌目光炯炯,仿佛依旧是那一年,他35岁,正当壮年,在“生死契约”上,写下石破天惊的一笔。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大包干”签字室

从填饱肚子,到鼓起腰包

李锦柱任职小岗村第一书记时,是50岁。那是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严金昌等“大包干”带头人被国家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接力棒从“大包干”带头人传到了沈浩,又传到了李锦柱手里。

“当时可以说每天都是如坐针毡,这中间的苦辣酸甜,斩不断、理还乱,半夜做梦都惊醒……”李锦柱回忆。

“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名气有多大,肩上的压力就有多大,每一位从县上调来的干部都深知这一点。李锦柱在财政岗位上历练多年,也有去浙江宁波挂职招商的经验,可初到小岗村,他如履薄冰。

奋楫者|小岗村的改革3.0时代

小岗村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