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湖中钾、钠等成分浓度不同,加上盐藻、卤虫的繁殖,在高温和强光作用下,就形成了‘七彩盐湖’的奇观。”运城市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中心主任孙冬青说。
与现在不同,运城盐湖过去是食用盐、无机盐的产地。有着4600多年采盐史的盐湖,位于中条山下,面积132平方公里,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
历史上,人类在产盐过程中把盐湖隔成一畦一畦,这些大小、形状不一的小湖,分布在盐池当中,星罗棋布。
随着海盐、井盐的大量开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千年盐湖逐步停止生产食用盐,转向开发芒硝、无水硫酸钠等化工产品。在“80后”运城市民张凯的记忆里,儿时的盐湖周边有许多盐化老厂,冬天的时候能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在盐湖滩上产硝,湖面像下雪一样白茫茫的,感觉这就是一个工业生产基地。
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2020年9月,运城市全面停止盐湖范围内的工业生产活动。近年来,千年盐湖正在向生态保护、风貌重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的“绿色发展”转变,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文旅康养示范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盐湖北岸的滨湖大道,曾经的盐化厂房如今被“盐化工业遗址”六个彩色大字装点,背后的烟囱和厂房显得格外有年代感。粉刷过的外立面,木质栈道、凉亭、绿地,诉说着盐湖的“绿色新生”。
从“脏乱差”到“打卡地”,千年盐湖呈现新面貌
位于跨湖大道的中段,是盐湖的一处观景平台。市民在这里休闲纳凉、唱歌跳舞。盐湖风吹波浪,游客多会拿出手机拍照。
市民在运城盐湖拍照(5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沿着滨湖大道行进,在盐湖东段的小公滩处,数台挖掘机正在进行堤埝加固作业。负责盐湖生态修复项目的运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素平说,过去这些堤埝有的垃圾成堆、杂草丛生,有的损毁严重、高低不平,存在垮堤危险。
“此次修复,依照盐湖原有轴线进行平整加固,保持堤埝的走向和纹理不变,通过绿化进一步保湿保温、防止冲刷。”杨素平介绍说,开工一年多来,已修复堤埝80公里,完成一期工程的40%。
从2021年开始,当地启动盐湖生态修复工程,进行堤埝整治、江道疏通、垃圾清理等,让盐湖恢复应有的生态面貌。
与此同时,通过制定出台《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当地持续加大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减少工业开发、矿产开发,大力恢复“湖”的本来面貌。
距离小公滩几公里外的东郭镇蚩尤村,在修复好的堤埝和旧运硝路上,一条崭新的“彩虹路”延伸开来,不时有骑行和自驾游爱好者经过。
这是5月17日拍摄的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蚩尤村(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