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纪事(3)

新华社发(北京城建集团供图)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催人奋进:“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三)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发挥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若干领域率先突破。

2021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强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天安门正南46公里处。

初夏时节,走进地跨京冀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综合保税区(一期)正式运营,保税仓储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库等投入使用,一批产业项目有序建设……

3年多前,2019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仪式时提出要求:“大兴国际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骨干工程。京津冀三地要抓住机遇加强协同合作,加快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大兴国际机场全面复航,人流物流加速回暖。

“每天都有货车装载航空器材运抵位于大兴机场综保区的仓库。”富来特(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东旭说,“我们主要为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维修提供保障,近期订单增加,正与天津的公司洽谈物流合作。”

从“两翼”齐飞,到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全面提升,协同空间不断扩展,体制机制深刻变化,项目合作更加多元,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交通一体化建设有序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成型。

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京唐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津兴城际铁路、北京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全面提速。京昆、京台、京秦等9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

如今,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加速形成,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北京通州,大运河漕运码头。碧波之上,风光旖旎。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纪事

这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大运河森林公园(2020年6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常鸣摄)

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走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看到昔日的东方化工厂变为“城市绿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战略留白”“绿色留白”。

“华北绿宝石”塞罕坝,林海滴翠,绿意盎然。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深情寄语:“共同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绿色经济发展好,把生态文明建设好!”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纪事

这是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2022年8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向着美丽中国愿景持续努力。如今,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质,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现”转变。

2022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与2013年相比下降超60%,京津冀地区地表水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013年的45.1%上升到2022年的77.5%,永定河26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产业链、创新链合作逐步深化,“梯次联动、优势互补”加快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说“捡到筐里都是菜”,一体化发展不能仅仅是空间转移,要借此机会转型升级、更新换代。

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两大创新基地的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他强调,要深化科技园区体制机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在京科技服务资源到园区投资或业务延伸,促进京津两市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几年间,天津滨海新区卡雷尔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尹利见证企业一步步发展。

“企业诞生于北京,成长在天津,两地优势互补,发展空间广阔。”尹利说,产品由北京研发设计,在天津或河北的基地制造总装,不仅降低运营成本,还享受叠加优惠政策,让企业能专注研发。

如今,京津冀“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创新链、产业链正在形成。在津冀两地,中关村企业累计设立分支机构9000多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产业合作迈出新气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2019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指出。

山同脉,水同源,人相亲,地相连。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交通便利、产值跃升,更是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4月2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来就诊的河北邢台患者王利群持外地医保卡即时结算,享受到“一卡通行”看病的便利。

如今,三地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无需做重复的化验检查,异地就医“一卡通行”……种种举措,极大方便群众异地就医。

9年来,京津冀深度推进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不断释放民生红利:

看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善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京津冀失业人员可在区域内任一地点进行失业登记,平等享受公共就业服务。

看教育。京津与河北省基础教育交流项目已超过500个,1000多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京冀两地探索开展中职阶段在河北培养、高职阶段在北京培养的“3+2”模式。

看政务。去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增设“云窗口”,需要办理相关事项的企业、群众,可以和天津、河北的多地工作人员实时视频连线,远程预审材料……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2023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共享发展成果,保障和改善民生,京津冀协同发展彰显鲜明的人民立场,这片古老又现代的土地幸福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四)

不断迈上新台阶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在雄安新区,深入高铁站、社区、建设工地等;在沧州,走进麦田仔细察看小麦长势,来到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了解河北省港口整合发展等情况;在石家庄,了解企业研发生产和当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等情况……此次考察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看得细、问得深。

“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抓机遇、应挑战、化危机、育先机的能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蓝图落地,尤须致广大而尽精微。

始终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前列。

坚持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京津冀调研时多次强调的关键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优势联合的“加法”,腾笼换鸟的“减法”,都蕴含着创新密码,体现破除思维定式的魄力。

走进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内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迎面而来的迎宾机器人向来客热情打招呼。这座宽敞明亮、充满未来感的大厦,几年前还是动物园批发市场,现在正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

“目前示范区内的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总数已超过200家,积极营造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蓬勃氛围。”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运营团队负责人李倩说。

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发展和保护协同共生的路径——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指出。

如今,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党委副书记彭旭更对总书记讲话的理解日益深刻。

先植绿、后建城。从2017年11月13日栽下第一棵苗木开始,目前,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已有47万多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4%。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纪事

这是雄安新区千年秀林(2022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