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3号码头(2022年2月19日摄)。新华社发(中远海运港口比雷埃夫斯码头有限公司供图)
“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有能力也有责任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各国一道为解决全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与担当。
(二)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
2022年11月中旬,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不久,习近平主席飞赴东南亚,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
这是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拍摄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会场外的标识(2022年11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徐钦摄
多边会议间隙,习近平主席分别同20多位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晤会谈会见,常常是上一场会见仍在进行,参加下一场会见的外方领导人已抵达等候。
既见新朋,也晤老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西方发达国家;既有同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也有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的国家……
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不断织密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
新型国际关系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重大理念,它意味着对“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否定、对“国强必霸”陈旧逻辑的摒弃、对“你输我赢”零和思维的超越,勾勒出中国共产党人心目中“天下”应有的样貌,为国与国如何相处指明方向。
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40余次会晤,同美国和欧洲大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国际事务密切沟通……过去10年里,习近平主席致力于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召开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遍访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等几乎所有周边国家,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强调“好邻居金不换”……习近平主席视周边为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着力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从非洲到中东,从拉美到太平洋岛国,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流传着习近平主席同大家平等交往、共谋发展的佳话。“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中国在联合国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以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为指引,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谱写新篇章。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国内外多个重大场合,习近平主席深刻阐明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文化渊源与现实逻辑。
这样的场景,令人难忘——
2015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深入阐述新形势下中非合作理念,指出中非友好历久弥坚的根本原因:“双方始终坚持平等相待、真诚友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年逾九旬的时任非洲联盟轮值主席、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激动地说:“过去殖民者给非洲带来灾难,现在中国给非洲带来了新生。如果当年的殖民者有耳朵,请他们也听听习主席的这篇讲话!”
这样的故事,传为美谈——
1985年,担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一个农业考察团访问美国。在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小镇,他结识了几位普通美国民众。
2012年,习近平作为国家副主席访美,专门安排重访马斯卡廷,同这些民众再见面。“人们问我此次访美为什么要来艾奥瓦州?因为对我来说,你们就是美国。”一席话,让老朋友们深为感动。
时光荏苒,习近平主席对老朋友重情重义始终如一。2015年,尽管国事繁忙,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仍安排专门时间,在钓鱼台国宾馆接待当年马斯卡廷的房东德沃切克夫妇一家,同他们深入交流;2022年,他又给当年访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兰蒂女士回信,鼓励她和老朋友们继续撒播友好的种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作出新的贡献。
以心相交,成其久远。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习近平一次次走进各国民众中去,同他们交朋友,了解他们所思所想。
拉美哥斯达黎加,2013年6月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来到一个普通的咖啡种植园,同农户萨莫拉一家围坐在一起唠家常、聊民生。
“我也是来自基层,做了7年农民,可以说我和普通群众都有着很天然的感情。”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令在场的人们倍感亲切,瞬间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习近平主席这样看待交流的重要性。
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讲述哈萨克斯坦在华留学生鲁斯兰捐献“熊猫血”的故事;访问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时,专程看望在福建工作期间结识的前州长培根的遗属;给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师生回信,勉励他们“做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意大利罗马国立住读学校校长雷亚莱(后排右一)与致信习近平主席的学生们在一起(2019年3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程婷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