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二十集 丝路心相通(2)

潜水员在水下,每次只有35分钟的工作时间,否则他就有可能因为体内氮气超标,形成堵塞血液流通的栓塞,这是致命的危险。

半小时后,潜水员安全浮出水面。

潜伏在海底的波浪检测仪开始监控着浪涌的变化,为工程团队提供准确数据。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二十集 丝路心相通

数据传回万里之外的中国。湖北武汉,国家级桥梁实验室,数十名专业工程师迅速集结,为马尔代夫前方施工团队提供技术支持。他们将马尔代夫海底的洋流数据输入电脑,测试平台模拟出海浪的形态。很快,他们找到了施工的窗口期。

林树奎:反复实验,实验了一个半月左右,得出了一个参数,在小于波高75(厘米)的情况下,那么我们船舶是可以吊装作业的。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国内团队来支撑,困难是暂时的,相信建桥的话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么应该说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可以解决的。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二十集 丝路心相通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十年来,中国建起了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中国的工程师掌握了世界先进的桥梁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建桥实战经验。这些给了林树奎他们修建这座大桥的勇气和信心。

整个建桥过程中,工人们要完成近两万个焊点的焊接。焊接工作需要带电作业,一旦海水打湿电路,工人们就有触电的风险。两次浪涌之间有14秒间隔,这是安装在海底的波浪检测仪提供的准确数据。焊工们需要在14秒内完成一个焊点的焊接,然后在海浪扑上来之前,关掉电焊电源,并将它挂到高处,防止被海浪打湿。

林树奎:所以说我们就是把它比喻成“啃”,一点点“啃”。用时间,用我们的意志去把它慢慢地磨下来。

建设者们除了在海浪中艰难焊接,还时刻关注着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林树奎:像我们的焊工,他们在焊接过程中,剩下的焊渣,他要丢到焊渣桶里面去,不能丢到海里面去破坏生态环境。我们朝下一看,看到海龟、海豚在游,包括鱼,我们都不忍心对环境进行一个破坏。

大型纪录片《征程》|第二十集 丝路心相通

就是在这样汹涌的波浪间,工人们小心收集,努力保证焊渣不掉进大海,完成了至少3吨焊渣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