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大时代】晋中:“三个敬畏”守望千年家园 “世遗名城”秀出创新活力(5)

自2013年启动煤层气发电项目以来,该公司已累计投资4.4亿元,完成规模为55.8兆瓦的三期工程。全部工程上马后,年可利用纯瓦斯1亿标准立方米,折标准煤12.1万吨,每年减排的瓦斯量相当于消除160万吨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

如何加快向新向绿的发展步伐,晋中在寻求一条永续发展之路。

今年8月20日,全球首款甲醇混合动力轿车在晋中交付使用。

甲醇赋能汽车,亦在赋能绿色发展。作为国内最早的甲醇汽车试点城市,晋中一直是山西甲醇经济发展的核心区,是国内开展甲醇工作最早、成果最多、产业化力度最大的地级市。其中,新能源车的开发利用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十年来,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已成为山西省汽车产业中链条最长、规模最大、种类最多的汽车产业聚集区;到“十四五”末,这里的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预计将占到全省的95%。

【大时代】晋中:“三个敬畏”守望千年家园 “世遗名城”秀出创新活力

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车辆生产线(央广网发晋中市委宣传部供图)

9月1日,在晋中举办的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甲醇经济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发布了甲醇经济的“晋中宣言”。

当天,晋中市市长常书铭在论坛上对未来如此展望:“我们致力于发展甲醇汽车,走出‘吹尽狂沙始到金’的铿锵步伐;我们致力于打造甲醇经济,铺就‘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产业胜景。”

从平遥出发未来可期

张国田

平遥古城,有着6座城门瓮城、4座角楼和72座敌楼,城墙延宕6163米,高12米。

从南大街到下西门,从日升昌到北大街,一条条老街巷、一栋栋古民宅蜿蜒着从历史的深处走出。古城内,300余处文物、近3800座古民居错落其间,相映生辉,穿越时光与人们相遇。它承载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信仰与智慧,向往与梦想。

当我拿起相机拍摄平遥的时候,正是被这些“信仰与智慧,向往与梦想”所吸引,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半生,将会与这样的一座城如此紧密地联系着。

22岁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被置于这样的一座城中,它拓展了城市的维度,在传统与现代、飞扬与厚重的碰撞中,给古城增加了更多的色彩,与更为有趣的可能性。

这是古城的奋力一跃,这一跃,是自发的,却与“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精神相契合。一座古城,是文化遗产,也是百姓生活家园;是精神传承,也是人们的生命记忆。敬畏它并保护它,认识它并读懂它,亲近它并融入它,才能让文脉源远流长。

翻开晋中画册,一座座古建筑从时光深处走来,经过修缮,熠熠生辉,一项项非遗在匠人手中流光溢彩。如何做好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者,是时代之问,亦是历史赋予晋中的责任。从“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到突出历史文化“神”的传承、“新”的发展,晋中将保护与传承做“活”。围绕古院、古村、古镇、古堡、古城“五古”和体验、休闲、康养、度假、观光、运动“六种新业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晋中将文化产业做“火”。

平遥,是典型的晋中城市,亦是晋中的缩影。“地瘠薄”“人多织耕少”,这逼迫着当地的居民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走西口开始,平遥,以及晋中的其他城市,榆次、太谷、祁县、介休……在不断开拓与进取之后,最终变成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它们是历史与文化结合的产物,亦是晋中人民求变的结果。

正如同平遥举办了摄影大展一样,资源型城市晋中也在努力将过去的辉煌变为未来发展的潜力。推进生态治理、发展新能源产业、“智”创未来,靠天吃饭,靠资源吃饭的旧模式正在被逐渐摒弃,替而代之是太行山上、昌源河畔,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是城市不断增长的宽度与高度,是更多人吃上新产业“饭”的满足感。

历史留给晋中的是记忆,更是希望。晋中正以文化为基、创新为梁,集智聚力向未来。

晋中,未来可期。

(作者系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

首页上一页...2345 5
(责任编辑:王艺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