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大时代】晋中:“三个敬畏”守望千年家园 “世遗名城”秀出创新活力(3)

不到一年时间,智创城便凭借它良好的“归属感、舒适感、未来感”,让徐宁等大批创业者在这里安了“家”,也用“智创”点燃晋中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至今,以山西智创城N0.4基地、山西大学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为依托,“智创谷”应运而生,其承载着人才、创新、资源三大功能,成为了山西省与晋中市顶层设计的一大核心。晋中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更加具象的规划——建设核心区域面积66平方公里的山西“智创谷”,打造山西版“中关村”……

“智创谷”是一座“城”,资源为房,创新为路,人才便是激活这座“城”的动力源。

今年6月,晋中联合18所高校和近300家用人单位,举行“进大学城、送岗促就业、建设智创谷——市校对接‘云招聘’”活动。在本次“云招聘”活动的前一天,一条《智创晋中“职”等你来》的短视频在多家媒体播放,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出镜推介招聘活动,表达了求贤若渴、广纳英才的意愿和诚意。活动中,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网红”教授郑强也卖力招揽:“到山西来,到晋中来,‘强哥’都来这了,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大时代】晋中:“三个敬畏”守望千年家园 “世遗名城”秀出创新活力

位于晋中的山西大学城一隅(央广网发张浩亮摄)

就在十年前,总面积近万亩的山西高校新区在位于太原市与晋中市榆次区的交界处破土动工。按照规划,建成后的山西高校新区将容纳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等11所高校,成为山西涵盖理、文、艺术等多学科门类的高校聚集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云集的山西大学城如今已成为山西高校教育资源最富集的区域,让晋中拥有了山西独一无二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和教育优势,与其毗邻的“智创谷”就此发端。

“球鞋定制”团队的负责人张天发便是受益人之一。充足的人才储备,让这个入驻智创城不到半年的团队迅速成长。张天发戏称自己是“三本”,本地出生,本地毕业,本地创业。不光要留住高校人才来此就业,张天发还想着与周边高校深入合作,举办设计大赛,“既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又能发掘设计人才,让球鞋既增‘颜值’也增‘价值’”。

【大时代】晋中:“三个敬畏”守望千年家园 “世遗名城”秀出创新活力

在山西智创城NO.4基地,球鞋在设计师的画笔下变了“颜值”抬了“身价”(央广网记者任重摄)

凭借便捷的区位优势,十年来,晋中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始终与高校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而以此次市校对接“云招聘”活动为契机,晋中进一步加强定向人才培养合作,引导更多毕业生投身到“智创谷”就业创业,不断为发展积聚创新动力、释放创新活力。

随着一个个梦想的启航,智创城NO.4基地的承载力与孵化功能开始激活。

作为“球鞋定制”团队的元老之一,贾海田在创业的四年时间里,曾辗转于各处写字楼,直到入驻智创谷,开始了真正的公司化运营,贾海田说:“扎根在这,就不再担心居无定所了。”贾海田希望,团队能和这座“城”一起成长,从芽苞初放到参天大树。

生态画廊向绿生金,甲醇经济向新而行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这是山西籍北宋文学家司马光描写葵花的诗句。

如今这如诗如画的一幕再现百里汾河廊带介休段:微风轻拂,日光和暖,3000亩油葵花沿着汾河向阳开放,展现出一幅“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立体美景。

油葵的种植不仅平添了斑斓的色彩,还可让土地得到休养生息。

因为种玉米相对简单,十年前,汾河介休段沿岸的庄稼还是以玉米为主,土地十几年没有换过茬。2021年的强降雨更是导致洪水倒灌,而被雨水浸泡过的地透气性不好、返盐碱严重,病虫害也特别多。

【大时代】晋中:“三个敬畏”守望千年家园 “世遗名城”秀出创新活力

治理前的汾河介休段沿岸野草丛生、河道狭窄(央广网发安实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