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乃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守好14亿多人的饭碗是重中之重。从田间到餐桌,推动全链条协同发力节约粮食成为时代“新食尚”。
减少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多年丰收,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总目标。但粮食丰收不等于粮食安全无忧,受资源环境、耕地面积和质量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供求紧平衡状态并没改变。因此,增产增收、节粮减损这根弦始终不能松。一粒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经历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多个环节。既要通过科学管理减少生产环节的减损,也要在晒、存及餐桌环节减少浪费。
图源:视觉中国
收割减损靠农机。农业机械化既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还有助于减损。机收损失率一般在3%-5%,远低于人工收获10%左右的损失率。把田里的丰收变成手里的丰收靠的是农技。去年“三夏”,农业农村部在8个小麦主产省份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助推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减少损失30亿斤;“双抢”“三秋”持续开展大比武活动,实现节粮70亿斤。生产环节减损,标准化机收是关键一招。
储存减损靠智能。减损是个系统工程,农技服务以外,如今仓储采用“四合一”储粮新技术,机械通风、谷物冷却、环流熏蒸、粮情测控,储备粮食储藏周期综合损失率由之前的1.8%降至1%。“智能化粮库”不仅降低产后损耗,还能减缓粮食品质变化,使粮食减损产生了质的飞跃。改进粮食产后烘干方式,引导农户科学储粮,升级改造粮食仓储设施,对降低粮食损失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