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焦点访谈:建功新时代 劳模精神 成就非凡(2)

在此之前,孙泽洲曾经担任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三号”探测器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总设计师,成功带领团队让中国的“玉兔号”月球车登上月球,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地给地球回传最新发现。每一个工程都经历了多年的悉心研制,在以往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挑战新的难度。

焦点访谈:建功新时代 劳模精神 成就非凡

2013年、2019年,总书记分别接见了“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参研参试人员,孙泽洲以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身份聆听了总书记对他们提出的创新要求。2020年11月,在人民大会堂,孙泽洲又以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聆听总书记对劳模精神的阐述,对总书记提到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感触深刻。

孙泽洲说:“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伟大的事业基于创新,伟大的事业成于实干。创新是整个事业发展的原动力,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我觉得要把工作做好,首先得热爱自己的岗位,用先进的方法和生产力去劳动,去创造价值。”

李睿祎说:“‘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侧重强调的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不断地去努力。通过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术,突破常规,敢为人先去实现生产技术的突破、生产成果的突破。”

在岗位上执着追求,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劳动模范们在工作上严于律己的同时,对个人的得失却往往毫不在意。兢兢业业工作,平平淡淡奉献是他们中许多人的常态。

苏健是一名高铁产业工人,他的工作是为高铁列车制作、安装刹车制动管。制动管事关高铁列车的安全,一列高铁上,有1100多根制动管,全长2400多米,每根制动管平均有6个弯,最多的超过15个弯,都要由他和同事们在弯管机上加工制作后再装到列车上。

焦点访谈:建功新时代 劳模精神 成就非凡

中车唐山公司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苏健说:“最难的是管路弯制以后,它有一个回弹,如何控制它,我们没有可借鉴的标准。我们攻关团队进行了大概近5000次实验,最终采集了12000多个数据。根据此数据编制了数控弯管补偿角度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的一项空白。”

从业36年,从绿皮车时代到高铁时代,苏健加工和安装了无数根制动管,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和千千万万高铁产业工人一样,都是列车飞驰背后的无名英雄。2015年,苏健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焦点访谈:建功新时代 劳模精神 成就非凡

杨冬梅说:“劳动模范实际上并不是说做了这个事儿就要求回报,我们实际上属于为国家建设,为企业发展,为人民的幸福作出贡献,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这也是劳模精神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