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为了守“沪”,那些“不回家”的人

这是上海疫情防控中,那些“不回家”和“回不了家”的普通人的自述。社区民警、快递小哥、建筑工程师、货车司机……平时,他们是超大城市里的微小分子,像滴落纸上的墨水,时隐时现。疫情里,他们离开家庭,奔赴各个战场,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凡人微光

这些讲述中没有荡气回肠、蜿蜒曲折的情节,却有平静的力量和平凡的温度。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光亮,汇聚起来就能战胜疫情,让一座国际化大都市重获生机

来源:4月15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 兰天鸣

网红民警:希望美美睡上一觉,哪怕三天三夜

我是陈联义,上海市公安局松江分局新桥派出所的一名基层社区民警。从3月6日小区第一次进行全员核酸开始,我就没有离开过单位,30多天都睡在社区警务室里。

为了守“沪”,那些“不回家”的人

陈联义在小区组织了一天核酸检测工作后,坐在沙发上睡着了。(受访者供图)

我自己也没想到,劝阻一位老人下楼散步的视频在网上火了。

4月6日,我在小区里日常巡逻,在景观河边看到一个老人坐在石椅上休息。由于社区正执行“足不出户”的封控静态管理模式,我就走上去问:“叔叔,您今年多大年纪了?现在是要求人人‘足不出户’,您下来干嘛?”

但老人似乎并不很配合,冷淡回应:“我今年76岁了,你说什么,我耳朵不好,听不见。”紧接着他说,自己在家里憋不住了,下来透透气,自己不会被感染。说完,他径直朝河边的桥上走。

几番交涉后无果,我确实有点着急了。我在部队待过20年,因为曾经带兵训练的缘故,遇事时嗓门确实很大,当时就急声对老人说:“我自己也有家啊,你们有家待不住,我是有家不能回啊。叔叔,您能不能体谅体谅我啊,小区30多万平方米、1万多人,靠我一个人管,管得过来吗?”“在您面前,我的年龄能做您的儿子,如果您的儿女在外面这么辛苦,您不心疼吗?将心比心,您能不能体谅体谅我呀!”

后来,我也不知道是哪个居民把这段视频传到了网上。当然,这也不是我想火的方式,现在也不是火的时候。

我所在的社区是松江区新桥镇最大的一个动迁安置社区,人数超过1万人,其中8%为本地老年人,8400人左右都是来沪务工人员。

调到这个小区一年多来,我一直把小区当作自己的家,把居民当成家人,没有本地人和外来人之分。不谦虚地说,小区里除了牙牙学语的小孩,都知道有个“陈警官”。

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后,除了日常的组织核酸检测、治安巡逻、小区管理外,我给居民们追过走丢的狗、化解过夫妻吵架、帮人买过药、送过外卖、联系开过假条,和物业一起装过防护栏。当然,也拒绝过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但遇到紧急的事态,我神经是绷紧的。

前两天凌晨,我接了一个居民打来的电话,告诉我他爱人是孕妇,肚子疼,感觉要生了。

当时,我第一时间跟社区报告了,但人命关天不能出任何岔子,由于担心现在120的资源有限,我给派出所报告了情况,请求能否向指挥中心申请调派一辆警车过来。十几分钟后,警车开进社区把两人接走送去医院。第二天下午,那位居民给我发信息说母子平安,还说以后要给我送一份喜饼。

其实,特殊时期做居民工作更需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我给小区66栋楼每栋都建了微信群。

这段时间要说没压力不现实。说来你可能不信,我解压的方式就是空闲之余翻看手机里的微信群,看到居民们群里的交流、开的玩笑、诉说的生活,绷紧的神经也能舒缓下来,感觉和大家的距离很近。

现在我最希望的是,疫情快点过去,让咱小区的居民们开开心心地走出大门,正常生活工作,孩子们正常上学。我也可以跟我一个多月没见到的女儿和在120工作的爱人吃顿饭,自己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美美地睡上一觉,哪怕三天三夜。

滞留货车司机:不准备走,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我是张符亮,是来自山东省菏泽市农村的一名货车司机,滞留在上海纯粹是个意外。

3月27日,我和妻子一早开着自家货车,驱车10个小时700多公里,将数吨蔬菜从山东菏泽运往上海奉贤。

为了守“沪”,那些“不回家”的人

张符亮和妻子正在农业合作社里分拣蔬菜。(受访者供图)

近1个多月来,我一直从老家往上海运蔬菜。有人劝我,上海出现了疫情,让我换个地方送。但我是卡车司机,常体验饿肚子的感觉,如果不送了就有好多人要饿肚子,所以我也就没有中断。

为了省油钱,我们在App上接了第二天的运货订单,打算第二天一早就回山东。晚上,我们在货车上很早就睡着了,由于停在郊区的公路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天上午,在离沪关卡,我们被拦了下来。民警告诉我们: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开启新一轮核酸筛查,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率先进入封控状态。现在出入上海需要有车辆通行证。

我当时一下就懵了:来的时候还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

起初,我们打算在车上凑合几天,一解封就走。但到了第5天,车上的泡面和水都耗尽了,外面也买不到东西,我们只能选择向外界求助。

我们在网上搜索各种求助电话,最后拨通了奉贤区农委的电话。一个工作人员20分钟就赶来了,还带来了一箱泡面和矿泉水,当时我感动坏了。

那个时候我就想,上海到了特殊时期,我也不能闲着,就问工作人员:“我们夫妻俩本来就是来送物资的,你看我能不能做点啥?做义工或者车辆被征用都行。”

工作人员把我介绍给一家专门负责采集和配送物资的农村合作社。合作社的负责人特别好心,不仅管我们吃,还给我们在一个民宿里安排住宿,有单独的卫生间和淋浴室,我已经一个礼拜没洗澡了。

当天下午,稍微熟悉情况后,我们夫妻就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把运来的七八种蔬菜分拣包装成一个袋子。分好后的蔬菜被分发到村居民家门口。

合作社的工作还是很繁重的,每天早上我们7点起床,要忙到晚上10点,需要分拣好几千份。但我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毕竟一份菜就可以让一个家庭吃两天。

过了几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上海运送物资运力紧张。我又打电话给奉贤区农委的工作人员,希望能让我参加配送蔬菜。提交申请后的几天,我收到了一张车辆通行证,开始在田间地头拉菜、往外运输,这几天都要从早上干到凌晨。

有身边的人知道我家里还有老人孩子,就好心地告诉我,有了这张通行证我可以离开上海,开车回山东。

但是我并不准备走,我想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大家战斗在一起,一起把这场疫情挺过去。

“夫妻档”方舱建设者:相信婚礼会很快到来

我叫张向宇,今年30岁,是中建三局一公司安装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我和我爱人一起参与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的改建项目。

我和我爱人是一个单位,我们去年领的证,婚礼还没完成。这些年,我们都在各地参与建设工程,聚少离多。

4月5日下午,我接到单位的电话,要去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参与建设方舱医院,当时情况紧急也没来得及告诉她。

为了守“沪”,那些“不回家”的人

张向宇夫妇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完成方舱医院建设任务后的合影。(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