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正文

提升耕地质量 端稳中国饭碗(2)

2019年,仁丰村赶上了第三批“旱改水”项目的快车。经测算,仁丰村5300亩耕地,有近4000亩旱地具备改为水田的条件。当年,仁丰村就一口气改造了2000多亩,第二年又接着改造了1000多亩。

如何确保良田种粮?潘仁广介绍:“我们建立机制,村民跟村级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合作社再将水田流转给种粮大户,统一种植水稻。村支两委和14个村民党小组负责对水田实行巡查监管,坚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

目前,常德市已建起482万亩高标准农田。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60.88%,耕地利用有了更坚实的主体。同时,常德市还建立了防止耕地“非粮化”长效监管机制,出台18条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为规模种粮、发展现代农业拓展空间。今年,在系列防止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措施的支持下,常德的粮食计划播种面积达882.9万亩,继续位居湖南省第一位,牢牢稳住了基本盘。

保护性耕作

土地更肥沃

“墒情不错,地里够湿乎。”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艾里乡,46岁的张家明扒开田里的秸秆,抠开松软的耕土,指间传来凉丝丝的潮气。2013年,张家明开始经营起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去年秋收时,秸秆被收割机粉碎成约10厘米长,全部铺在田里。

“如今,咱们艾里乡全都用保护性耕作模式种地。”张家明说,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给土地盖“被子”,盖住田里的水汽和表土,把营养还到地里。以前,村里农民拉着自家的水箱,在垄上挖个坑、放种子、灌点水,做“水种”才能出苗。这两年春耕,张家明采用新法子种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机一次作业完成播种,没有浇灌,玉米正常出苗。张家明共流转了1200多亩耕地,不用浇灌,一公顷地能省100多元的电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