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这样建(经济新方位)(3)

西部地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要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清洁能源产业,重点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为重点,加快发展分布式新能源、沿海核电、海上风电等,依靠清洁能源提升本地能源自给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

《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如何落实好这一目标?

能源消费侧看,《规划》着力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十四五”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着力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能效水平,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全面深入拓展电能替代,提升终端用能低碳化、电气化水平。

例如,《规划》提到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应用,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0%左右。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能源供给侧看,考虑到非化石能源主要以电的形式利用,为了支撑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左右的目标,《规划》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十四五”期间提高5.8个百分点。

展望2035年,《规划》还提出,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责任编辑:梁云娇 CN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