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学硕缩招,专硕兴起 研究生教育走向多元(4)

类型多样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李静(化名)考研时,因分数不够从学硕调剂到了专硕。但入读后发现,二者实际学习中差别不大,研一所学课程一样,研二都需要掌握实验操作,完成学位论文实验。“最大的区别是学位证书,学硕是医学学位,专硕是理学学位。

学硕与专硕,都需要培养研究能力,那么二者有何区别也是许多大学生颇为困惑的问题。

彭湃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指出,学硕与专硕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硕更重知识创新能力,专硕更重实践创新能力;学硕应主要参与学术性课题研究,专硕该参加专业实践以及行业产业应用性课题;学硕主要看论文的学术性(比如方法严谨程度、发现的新意),专硕主要看论文有无应用知识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多位专家指出,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式和评价也应该有差异性,只有如此,才能精准培养。”这种培养类型的区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学位类型的多样化也是一种共同趋势。

“我们日益接受了多元质量观,应该欣赏这种分类培养带来的差异美。”徐岚也坦言,目前的专硕培养还不足以显示出类型的区隔,尤其是在课程内容、论文形式上与学硕无甚区别,虽有实践环节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校外导师,教师对专硕的要求通常比较松,若加上修业年限比学硕短,没有与职业资格做到很好衔接,就很容易被贴上“放水”的标签,“专硕=实践创新能力”的信号作用就失真了。

据彭湃及其团队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专硕参加各种横向课题的比例不如学硕,而横向课题直接指向应用能力,应该让专硕更多参与;导师对于学硕专硕培养大多没有方式上的区别,基本上按照过去培养学硕那样培养,存在惯性;目前行业产业参与专硕培养的体制机制存在欠缺。彭湃认为,“专硕招生占比从不到10%上升到60%,只用了十年左右时间。因此,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