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非洲青年将总书记的信藏在心里,出发!奔向黄土地

黄土地上,来自喀麦隆的门杜(Joseph Olivier Mendo'o)戴着草帽、背着书包,在土坡和桃林中穿梭,时不时地抬头对着山西兴县沙壕村第一书记孟庆克抛出一连串问题。

大山里脱贫最大的难点是什么;年轻人出去打工村里老人谁来照顾;当地农产品都销往何处;山区信息闭塞的问题怎么解决……关于今日之中国,门杜有一肚子问号。他用流利的汉语说道:“这次来到兴县,我想更深一层地理解中国是如何实现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都不少地告别绝对贫困的。”

非洲青年将总书记的信藏在心里,出发!奔向黄土地

7月14日,山西省吕梁市兴县蔡家崖乡沙壕村,喀麦隆留学生门杜向村民请教脱贫经验。

总书记回信勉励留学生:“百闻不如一见”

门杜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不久前,他作为主笔人之一和40多名北大留学生代表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

“起初,我们是充满了好奇,从快速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背后究竟靠什么?后来通过对抗疫一线的回访和在江西贵州脱贫攻坚的实地调研,我们找到了答案,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造就了发展奇迹。大家相约写信把这些所思所想分享给习近平总书记。”

“让我们很意外,又很感动的是,总书记居然在百忙之中给我们回了信。”站在革命老区山西吕梁兴县,门杜回忆起了一个月前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时的场景,依旧难掩心中喜悦:“收到回信的当天,我翻来覆去地读了好几遍。在信中,总书记对我们主动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这对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将来十分有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勉励我们,多到中国各地走走看看,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

“中国有句俗语:百闻不如一见,”总书记这句饱含中国智慧的建议,迅速从北大传遍全国,激励了很多留学生走出象牙塔,“看懂中国、听懂中国”。

也正是因为总书记的勉励,包括门杜在内的13国青年决定收拾东西再出发,“走读”革命老区——兴县。

在黄土地上,无问中非

非洲青年将总书记的信藏在心里,出发!奔向黄土地

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资料图

兴县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曾经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村29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684户79456人,贫困发生率39.1%。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引领下,特别是自2017年总书记视察四年来,兴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9年提前实现了全面建社小康社会目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

“这次的‘兴县行’非常特别”,门杜告诉中国日报记者,与以往不同,这次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组织下,他们会连续多日扎根兴县,通过体验当“第一书记”等工作,学习中国基层治理建设在扶贫方面的成功经验。

我在沙壕村当“第一书记”

非洲青年将总书记的信藏在心里,出发!奔向黄土地

7月14日下午4点的沙壕村,阳光依旧晃得人刺眼,非洲青年们跟着沙壕村第一书记孟庆克一起走在村子新修的柏油路上,他们要去农户刘花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