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3)

自七百多年前元大都建成之后,无论北京城市的结构如何变化,一条笔直贯穿南北的城市轴线始终清晰显现。7.8公里的中轴线上,曾经排列着42座古建筑,其中有10座已经消失,有3座被重建,共计存有35座,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它们不仅是古城地标,还是精神家园,承载着无数温暖的记忆。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14处建筑遗产,它们有的在中轴线上,也有的在中轴线两侧,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近年来一直关注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立法推进工作,他认为中轴线申遗不仅将提升北京城市文化的全球认知度,也让北京人更加了解和珍爱自己的文化。

张颐武:我们小的时候登上景山制高点看到一条线,于是记忆深处这条线就隐隐地存在。北京城是在传统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之下,也是笼罩在一种独特的古城氛围之中。可能你没有中轴线清晰的理念,但会有这条线给你的形形色色的记忆,对你来说这是深深植根在基因里、血脉中的东西。通过(中轴线)申遗,让每个市民都感受到这个城市通过这条线穿起来的空间感觉,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恢弘和美好。

当人们还不能像鸟儿一样俯瞰大地的时候,这条都城轴线只能刻在人们的心头和遐想中。1900年,一名法国军官把一个当时中国人还未曾见过的黑色热气球升上了天空,根据老照片显示,推测他们放飞热气球的地点就是今天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东侧附近,这个热气球在空中拍摄的12张影像成为了北京城有史以来最早的航拍,人们不但在空中俯瞰了京城的全景,也第一次看见了那条清晰的国之轴线。随着人们对中轴线研究挖掘的不断深入,中轴线的壮美秩序、哲学内涵以及文化意义都被更加充分地被挖掘出来。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研究员李建平先生自小生长在中轴线旁,他是中轴线的研究者,也是热情的普及介绍者,通过他的文章有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了这条城市中轴线。

李建平:中华五千年的优秀建筑,像城楼、桥梁、宫殿、花园、民宅......这些有特点的建筑都集中在中轴线上,不仅能了解到古代的,还能了解到当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建筑。比如说钟楼大钟是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当时在世界上它的(铸造)水平是最高的;钟楼的穹顶、拱道、回音砖组成一个大音箱,它的科技含量在全国建筑来说都非常罕见......所以中轴线上的这些建筑物质的、非物质的价值都非常大,我觉得最大的价值是一种思想和理念,它向世界传递了“中正和谐”的思想,讲的是公平、正义,而且中国人把这种“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归纳为“和谐”。中国人终极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社会,一种人和人的和谐,一种自然的和谐(天地和谐、阴阳和谐)。中轴线还起到了太阳子午线的作用,北京人的生活按照天地日月、春夏秋冬来布置的,中轴线在里面起了灵魂,骨架的作用,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