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 > 政务新闻 >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端午假期又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

即日起

北京外语广播

日更1集专题(共10集)

邀您一起探寻中轴线上的智慧

敬请收听收看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看似容易的“中”字,字形中其实浓缩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元素,甚至在中国古人对帝王都城的空间构想和设计中也体现了“中”字的结构。起始于元代、至今仍在北京城市布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中轴线”就是一个鲜活的体现。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图片来源:网络)

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史称“元大都”,北京城市中轴线东西对称的空间布局便开始确立。居于都城中央的皇宫紫禁城就如同“中”字的长方形方框,而穿越紫禁城正中、自永定门城楼到钟楼的长7.8公里、纵横城市南北的中轴线就是“中”字的那一道浓墨重彩的“竖”。在这条轴线上,串联着明清北京城众多的宫、楼、岳、坛、庙和胡同街巷。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图片来源:网络)

建筑大师梁思成赞美这条中轴线:“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越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物工程正式启动。《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将由南至北,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带领大家走过这条历史轴线的上的古老建筑,感受这座城市脊梁,是如何支撑着城市的街巷肌理,又如何从古至今形成一条北京人文历史的空间命脉。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教授是这次北京中轴线申遗文本团队的负责人,他认为中轴线的设计理念是古老东方文化中对于一种理想都城秩序的体现。

吕舟:北京中轴线是东方都城的模式,是东方理想都城秩序的杰出范例。简化地说就是“礼制”,自然界对于人来说是无序的,人要建立一个世界就是建立一个秩序,城市就是一个秩序。北京现存的中轴线就是这种传统秩序到今天的“秩序”体现。

北京中轴线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思想的中心、中正意识在城市空间构造上的映射。中国传统中什么事情都要“正”,表现出没有歪门邪道的事情,逐渐变成了人的观念,所以我们的建筑也基本都是对称的,只有在园林里做一点偏一点,在城市中一定是对称的。

北京中轴线发端于元朝,定型于明朝,延续到今天。中轴线及其两边的建筑,串联起了北京丰富的建筑遗产和文化资源,在它的引领下,整座城市形成了中正平和的空间格局。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图片:“紫禁之巅望中轴”特展

自七百多年前元大都建成之后,无论北京城市的结构如何变化,一条笔直贯穿南北的城市轴线始终清晰显现。7.8公里的中轴线上,曾经排列着42座古建筑,其中有10座已经消失,有3座被重建,共计存有35座,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它们不仅是古城地标,还是精神家园,承载着无数温暖的记忆。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确定了14处建筑遗产,它们有的在中轴线上,也有的在中轴线两侧,分别是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教授近年来一直关注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立法推进工作,他认为中轴线申遗不仅将提升北京城市文化的全球认知度,也让北京人更加了解和珍爱自己的文化。

张颐武:我们小的时候登上景山制高点看到一条线,于是记忆深处这条线就隐隐地存在。北京城是在传统文化历史文脉的传承之下,也是笼罩在一种独特的古城氛围之中。可能你没有中轴线清晰的理念,但会有这条线给你的形形色色的记忆,对你来说这是深深植根在基因里、血脉中的东西。通过(中轴线)申遗,让每个市民都感受到这个城市通过这条线穿起来的空间感觉,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恢弘和美好。

当人们还不能像鸟儿一样俯瞰大地的时候,这条都城轴线只能刻在人们的心头和遐想中。1900年,一名法国军官把一个当时中国人还未曾见过的黑色热气球升上了天空,根据老照片显示,推测他们放飞热气球的地点就是今天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东侧附近,这个热气球在空中拍摄的12张影像成为了北京城有史以来最早的航拍,人们不但在空中俯瞰了京城的全景,也第一次看见了那条清晰的国之轴线。随着人们对中轴线研究挖掘的不断深入,中轴线的壮美秩序、哲学内涵以及文化意义都被更加充分地被挖掘出来。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北京史研究会会长、研究员李建平先生自小生长在中轴线旁,他是中轴线的研究者,也是热情的普及介绍者,通过他的文章有更多的人认识和理解了这条城市中轴线。

李建平:中华五千年的优秀建筑,像城楼、桥梁、宫殿、花园、民宅......这些有特点的建筑都集中在中轴线上,不仅能了解到古代的,还能了解到当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建筑。比如说钟楼大钟是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当时在世界上它的(铸造)水平是最高的;钟楼的穹顶、拱道、回音砖组成一个大音箱,它的科技含量在全国建筑来说都非常罕见......所以中轴线上的这些建筑物质的、非物质的价值都非常大,我觉得最大的价值是一种思想和理念,它向世界传递了“中正和谐”的思想,讲的是公平、正义,而且中国人把这种“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归纳为“和谐”。中国人终极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社会,一种人和人的和谐,一种自然的和谐(天地和谐、阴阳和谐)。中轴线还起到了太阳子午线的作用,北京人的生活按照天地日月、春夏秋冬来布置的,中轴线在里面起了灵魂,骨架的作用,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中英文音频专题陆续更新,明天继续......

系列节目《北京中轴线的智慧》将由南至北、从明清北京城南段的永定门到北面的钟鼓楼,为大家讲述中轴线7.8公里沧海桑田的故事。随着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不断推进,这条见证了北京城市变迁的文化脊梁将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界面前,北京的古都风貌、现代都市的融合将焕发出更加独特的光彩。

中文专题于2021年6月13日—22日(跳过19日)FM92.3每天12:00—12:30播出共10集

6.13第一集《北京中轴线—文化的脊梁、历史的命脉》

6.14第二集《永定门—中轴线的涅磐重生》

6.15第三集《天坛—中轴线外的明珠》

6.16第四集《正阳门—中轴线上的“龙眼”》

6.17第五集《天安门—中轴线上的中国心跳》

6.18第六集《故宫—中轴线的中心》

6.20第七集《景山—中轴线上最美的青山》

6.21第八集《万宁桥—中轴线上第一桥》

6.22第九集《钟鼓楼—中轴线的时代变奏》

6.13第十集《北京中轴线—申遗进行时》

来源:北京外语广播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